至於台灣意識,從目前民調來看,雖有六成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但因其容易淪為政治操作的工具,使我群與他群的對立更嚴重,反而不利於共同體的強化;它可以是最後共同體形成後的自然表現,但不適宜以此為基礎來形塑共同體。
台灣共同體的第三個核心要素:尊重
共同體的第三個核心要素就在於尊重。一個社會必然有不同的利益與群體,這是極自然之事,要建構或強化共同體,除了在包容的態度上找到彼此的共同性之外,更必須尊重彼此的差異。這個尊重,必須展現在政治上與社會上,它既是對彼此差異性的尊重,也是對不同意見者的尊重,對不同政黨的尊重,更是對遊戲規則的尊重。從政治上來講,「尊重」這兩個字,就是對手與敵手的差別。有了尊重,不同政黨之間,不同利益之間,視彼此為競爭對手,而不是鬥爭敵手。對手之間的競爭,只論政策,不會有誅心之論,但對敵手,往往就不擇手段,斥之為魔鬼,為病毒,營造的是恐懼與仇恨。競爭只有一時之勝負,鬥爭則是你死我活,因此共同體內只能有對手的競爭關係,不能有敵我的鬥爭關係,否則共同體尚未成形就已開始走向自我毀滅。
自蔡英文執政後,鬥爭的氣氛的濃厚,台灣民主已千瘡百孔,獨立機關不獨立,公正機構不公正,媒體、學術界也被顏色嚴重污染。台灣現在政治舞台上,語言只怕不夠惡毒,下手只怕不夠狠心,「尊重」兩個字只剩下在字典裡找得到而已。
看看中東地區許多國家,雖然都是回教國家,但不同教派之間,缺少包容性與尊重,於是陷入了恐怖報復的惡性循環,共同體根本就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柯文哲最近批評民進黨對台灣手足黨同伐異,視其為非我族類從不手軟,而且只要不同調就是破壞團結,就是中共同路人。這樣的批評,反映台灣共同體道路已經走偏了,不僅值得民進黨反省,台灣社會也應深思。
包容性、共同性與尊重,是建構台灣共同體不可或缺的三大核心要素。有了這三個要素,彼此才可以同甘共苦,攜手走向未來。從這三個要素來尋找,你找到台灣共同體了嗎?或者,今天的共同體有比昨天更強化,還是更弱化?蔡英文如果想建構或強化台灣共同體,與其修憲,不如從這個三個要素一磚一瓦的搭建吧!
*作者為前海基會副董事長。本文原刊《遠見華人菁英論壇》,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