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馬紹章觀點:台灣共同體,找到了嗎?

2020-06-14 06:40

? 人氣

蔡英文(左)在520就職演說開宗明義談到「台灣共同體」。(總統府提供)

蔡英文(左)在520就職演說開宗明義談到「台灣共同體」。(總統府提供)

蔡英文總統在她的五二0就職演說中,開宗明義就提到了「台灣共同體」這個概念,必須說這是一個總統高度應該努力的方向,值得肯定。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蔡英文不是提出共同體概念的第一人,李登輝及謝長廷都提過,許信良也曾提出新興民族論,時間過了20餘年後,無可諱言,台灣人意識增強了,比例增加了。蔡英文此時再提出台灣共同體的概念,從她的演說脈絡來看,她認為台灣已形成了一個共同體,她並以防疫表現來佐證她的看法。然而,真正的台灣共同體,我們找到了嗎?或者它是在走向深化,還是正在自我弱化呢?

美國學者安得森(Benedict Anderson)曾出版《想像共同體》一書,來闡述民族主義的形成。「想像」這兩個字用得極傳神,因為共同體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發展形成的,亦即在後天的發展過程中,為彼此提供了想像的基礎,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形塑共同體。

共同體是心理上的想像,是我信故我在。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僅以台灣防疫的表現來說明共同體,但用這個例子來說明台灣共同體這個概念稍嫌淺薄,看共同體更重要的還是看它的核心要素,這才是台灣在追求與深化共同體的過程中,應該著力的地方。如果誤解共同體的概念,抓不到核心要素而來形塑共同體,結果不是台灣共同體的形成或強化,而是逆向的撕裂或弱化。或者說,錯誤的共同體概念,反而與共同體的目標背道而馳,你愈追求,它就離得愈遠!

台灣共同體的第一個核心要素:包容性

所謂共同體,既然是想像而成,它的第一個核心要素就是範圍的包容性,或者說誰才是共同體的成員。蔡英文提到台灣共同體,其意涵應該是指台灣民族的想像,但台灣有2300萬人,生活在這裡的人都不應該被排除在外,換言之,台灣共同體的第一個核心要素就是包容性。個人認為,追求台灣共同體,必須在包容性的引領下找出彼此共同珍惜的最大公約數,而不是在區分我群與他群的基礎上強化我群意識,最後造成我群與他群的對立。從歷史上可以看到不少因為對立而走向肅清的悲慘故事,這一條共同體的道路,必然充滿血腥,這應該不是我們想要看到的未來。

台灣共同體的第二個核心要素:共同性

既然是共同體,當然是具有共同性,也就是彼此共同經歷、共同享有、共同珍惜或共同追求的事務,它可以是宗教,可以是民主制度,可以是文化,可以是國家,但無論如何,它應該具有包容性與共同性,否則就會產生區別、對立與尊卑。以台灣來說,宗教不具備共同性的條件,但民主制度、中華民國國號則是目前已知最大的公約數,如果捨此而他求,恐怕找不到新的共同性,卻毀了原來的共同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