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醫療曾是我主打國家政策之一,但因中國一直是來台就醫旅客的主客層,2016年台灣2次政黨輪替後,來台就醫外籍旅客也自馬政府全盛時期的每年逾10萬人次,一度「消風」至3萬人次。而後蔡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經過3年努力,2019來台就醫外籍旅客總人次回到5萬6000,較前年大幅成長60%以上;其中香港、馬來西亞及菲律賓籍旅客數都穩定成長。
前總統馬英九在2008年起代表自綠營手中拿回執政權,8年任內,兩岸關係水乳交融,也打開了台灣發展國際觀光醫療的企圖心。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2012年以「醫療」為主要目的來台的外籍旅客共計5萬8444人次;又基於地源、文化、語言等種種因素,市場反應一開始的定調就是亞洲籍旅客占我所有外籍醫療觀光旅客95%以上,其中,中國籍旅客又占所有亞洲籍觀光醫療旅客95%以上。次年2013年台灣外籍觀光醫療旅客翻倍成長至10萬0083人次,亦不改市場占比趨勢。
執政首年旅客「溜滑梯」 蔡政府祭南向政策力挽狂瀾
惟2016年台灣2次政黨輪替,蔡政府與馬政府的兩岸政策180度大轉彎,台灣的國際觀光醫療發展也因此發生了巨大變化。2016年,總統蔡英文執政的第一年,來台觀光醫療外籍旅客就較前年2015年的6萬7298「腰斬」至3萬8260人次,其中中國籍旅客自6萬人減為3萬人,正是多年來國際觀光醫療努力傾塌的主因。
蔡政府不願坐以待斃,祭出南向政策企圖力挽狂瀾,但多數東南亞籍旅客口袋沒有中國籍旅客深是不爭的事實,又醫療觀光比一般觀光需要更細緻的語言溝通,以致南向觀光醫療政策執行過程艱辛,成果也不易累積與展現。直到2019年也就是蔡英文執政的第4年,我全年外籍觀光醫療旅客終於回到5萬5937人次的水準,雖較藍營時代的成績仍有差距,但已大有進步。
衝南向國際觀光醫療 衛福部推動醫學中心配對計畫
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為使台灣觀光醫療回溫,衛福部2018年推出「一國一中心」計劃,3年來陸續完成了7組「配對」,分別為台大醫院對印尼、榮陽團隊對越南、成大醫院對印度、彰化基督教醫院對泰國、彰濱秀傳醫院對馬來西亞、花蓮慈濟對菲律賓,以及新光醫院對緬甸等,由各醫學中心專責負責所屬南向國家的醫療推廣。其中馬來西亞籍旅客去年來台觀光醫療1209人次、菲律賓1094人次,都較前年有長足成長。
「中國還是最大市場!」新光醫院:一國一中心計劃實施大不易
話雖如此,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表示,去年來台外籍觀光醫療人次近6萬中,中國籍旅客4萬2370人次,占了總數78%,比例雖較藍營時代稍降,卻仍是居次香港籍旅客的8倍之多;由此可證,中國還是台灣發展國際觀光醫療最大、最重要的市場。
新光醫院是一國一中心計劃主要成員之一,自會全力以赴,但洪子仁忍不住說,以新光醫院負責的緬甸來說,該國有5000多萬人口,依計劃目標,新光除了須設法吸引更多緬甸人民來台醫療觀光,每年還要舉辦數場台緬醫療參訪交流活動, 以及協助該國醫護人員訓練等;惟以該計劃1年的經費只有新台幣400萬元,實在是杯水車薪,欲建奇功更是難上加難。
總而言之,南向政策雖非不可行,但台灣在開拓國際觀光醫療新市場之餘,還是必須務面對中國13億人口市場不可忽視的現實。更甚者,我國醫療雖有「價廉質優」的特色,但東南亞鄰近國家諸如日本、南韓、新加坡的醫療技術及環境也不是省油的燈,且每個國家對中國市場都是勢在必得,台灣恐怕沒有賭氣的權利,應拿出更有效的策略積極爭取。
☞從手指到眼球,掌握新聞脈動,現在就訂閱/購買紙本《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