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古董疫苗」可能成為新冠疫情救星?科學家積極投入卡介苗與沙賓疫苗實驗

2020-06-13 16:00

? 人氣

預防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痺)的口服沙賓疫苗,可能幫助人們對抗新冠肺炎。(AP)

預防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痺)的口服沙賓疫苗,可能幫助人們對抗新冠肺炎。(AP)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演變為全球大流行後,各地科學家與製藥公司無不全速投入研發新冠疫苗,但至今為止,潛在的可行疫苗最多才剛開始進行人體試驗。部分科學家轉向預防結核病的卡介苗及口服小兒麻痺疫苗(沙賓疫苗),這兩種古老疫苗遇上新冠病毒,也許可以發揮意料之外的功能,為人類提供保護。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卡介苗(BCG)在1921年問世,至今已有整整1個世紀;而在1962年批准上市、預防脊髓灰質炎(Poliomyelitis,俗稱小兒麻痺)的沙賓疫苗(OPV)也出現將近一甲子,對於當代最尖端的精準醫學而言,兩種疫苗都是近乎「古董」的產品,卻很有可能成為人類對抗新冠病毒的有力工具。

強制接種卡介苗地區死亡率較低

今年3、4月,美國紐約理工大學(NYIT)、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以及日本藤田醫科大學(Fujita Health University)研究分別發現,接種卡介苗明顯可降低新冠疫情衝擊。NYIT研究指出,無論預期壽命或平均薪資高低,只要是從未強制接種卡介苗的國家,疫情嚴重程度都比強制接種的國家高。

研究也顯示,強制接種政策持續愈久,愈能保護該國的中老年人,死亡率也會顯著降低。NYIT指出,由於肺結核在20世紀末逐漸消失,不少歐洲國家陸續停止強制接種卡介苗政策,其中較早停止政策的國家,此次疫情死亡率也比較高。例如西班牙的強制接種政策從1965年持續至1981年(共16年),每百萬國民中就有29.5人因新冠肺炎而死,但丹麥的接種政策從1946年延續至1986年(共40年),疫情期間每百萬人之中約僅2.3人死亡,差距超過10倍。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教授拉札(Azra Raza)也舉例,巴基斯坦2億多人口中絕大多數都曾接種卡介苗,至6月13日為止,巴國此次疫情死亡人數僅2551人;相較之下,3億多人口、高度開發的美國,死亡人數將近11.5萬人,差距極為明顯。

「不是說他們不會感染,」拉札說,「確診人數很高,疫情很猖獗,但他們不會因此而死。」

全世界正在加速研製新冠疫苗,兩種古老疫苗:卡介苗與沙賓疫苗可能派上用場。(AP)
全世界正在加速研製新冠疫苗,兩種古老疫苗:卡介苗與沙賓疫苗可能派上用場。(AP)

減毒疫苗可能有「意料之外的效果」

卡介苗最初是用作預防肺結核,利用牛隻身上的結核桿菌經多次馴化後製作成為減毒活性疫苗,若在年幼時期施打可提高免疫力,降低多種結核病的併發症風險。因此,卡介苗雖不是針對新冠病毒發明,仍然可以減輕疫情衝擊。

德州農工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微生物與免疫學教授齊力羅(Jeffrey D. Cirillo)說:「這是現在世界上唯一可以拿來對付新冠肺炎的疫苗。」齊力羅正在帶領卡介苗對抗新冠病毒的相關研究,他接受《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採訪特別強調,卡介苗多年來使用安全無虞,每年超過1億人施打,已經由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認證。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穎芝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