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我們需要政府把關醫材價格,或讓醫材價格透明化?

2020-06-17 06:00

? 人氣

近期關於醫療器材價格是否制訂上限的議題,讓衛福部長陳時中(見圖)決定召開閉門會議研討。(資料照,盧逸峰攝)

近期關於醫療器材價格是否制訂上限的議題,讓衛福部長陳時中(見圖)決定召開閉門會議研討。(資料照,盧逸峰攝)

醫材是整個醫療服務中的一項費用,就好像三明治中的火腿,你會特別在意火腿的價格嗎?還是其實只要知道整個三明治打包的價格就夠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揭露資訊是有成本的

製造一支鉛筆,牽動數以萬計的人力與大量的技術、資源。我們一般人不知道一支鉛筆裡,橡皮擦佔了多少成本,石墨的價格是否高於另外一支鉛筆,但這不妨礙我們做出決策。市場是高效的,只要這個資訊不需要知道,那麼就不會有人願意花錢去購買這個資訊,也不會有人提供這樣的資訊給消費者。

從房價、車價到一根鉛筆,其資訊是否足夠公開,市場自然會去調節,如果公開資訊本身的成本,高於公開資訊後的收益,那麼沒人會希望這些資訊被公開。大多數人不需要理解鉛筆怎麼製作的,理解的成本太高了,而收益太少。相反地,如果公開資訊是有利可圖的,自然會有服務提供者,提供你比價的服務,揭露產品成分與成本的服務。

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我們每天眾多的消費決策,都是在市場的幫助下完成的。我們不可能,也不需要去理解每個東西背後的細節。如果需要,那市場自然會提供,無需政府代勞。

市場化的信息揭露比政府更為高效

前些陣子政府搞了個「物價資訊看板平台」,後來變成蚊子館,資訊落後且失真,因為市場已經高效讓人們做出決策,沒人會在買巧克力棒前,去看這個「物價平台」,查詢這個平台的收益是小於支出的。

資訊揭露的服務本身也是服務,當服務不收費、無償提供時,提供者無法得知消費者是否從該服務得益,也失去了調整服務方向的指引與積極性。只有市場化才能促使服務的提供者,提供適銷對路的服務的積極性。而政府提供的服務,常常淪於做秀,無法如市場般高效調整。就好像閉著眼睛開車,終究會走錯路,走上計劃經濟配給物資的老路。

醫療本身就是專業比價者

一家優秀的公司,公司持有者不必然是優秀的管理者,這些持有者可能聘用了專業的經理人打理公司,他們「購買了」經理人的「專業」。

醫材如果構造簡單、原理易懂,像棉花棒,自然不會有人當冤大頭,但是血管支架這種高度專業的醫材,即使告訴你每個型號的價格和功能,你能告訴我誰賣貴了?

就好像你花錢請SONY幫你組裝PlayStation 5,你不需要也不想要知道PS5裡面每個零件的價格。你選擇花錢請專業的SONY幫你選擇,SONY要和微軟競爭,他自然不會做傻事去買貴的零件來組裝。SONY本身就比消費者更善於比價,消費者只需要知道終端產品的售價與功能就好。

同樣的邏輯,我們聘用醫師的「專業」,我們相信醫師,也是市場機制下的專業分工。我們不需要去指導醫師怎麼配藥,怎麼採購藥品,我們也不需要指導醫師怎麼在醫材上面做選擇。如果醫師對醫材的功能含糊其辭、無法說明清楚怎麼選擇,那他自然會被市場淘汰。如果他在市場上生存下來,那也說明消費者不認為需要把這些事情搞清楚,消費者認為相信醫師收益更大。

消費者剩餘只有消費者自己知道

你棄如敝屣,我視如珍寶。有人時間寶貴,願意多花錢。有人不介意排隊,想省點錢。有人在乎品牌,有人只在乎功能。消費者永遠比政府更知道什麼叫做「貴」,什麼叫做「便宜」。影響消費者決策的,除了價格以外有許多因素,只有消費者自己才能判斷消費者剩餘是多還是少。

市場均衡價格只有靠市場才能知道

一個常見的錯誤是,政府在市場中找到了均衡價格,便用均衡價格來干預市場,這本身就是個雞生蛋的問題,當政府干預了市場後,怎麼知道未來這個均衡價格如何變動,讓政府可以調整干預呢?

結語

政府不需要,也不應該制定醫材價格天花板,或者是揭露醫材價格,政府只需要維持市場秩序,讓看不見的手做好它的工作即可。

*作者為熱愛經濟學的工程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