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都倫敦3日晚間再度遭到恐怖攻擊,至少造成6人罹難,48人輕重傷。雖然警方尚未公布3名遭擊斃恐怖分子的身分背景,但各方普遍認定與伊斯蘭極端主義難脫干係。英國首相梅伊4日上午發表談話,向伊斯蘭極端主義全面宣戰。
發生在倫敦橋(London Bridge)與波羅市場(Borough Market)的駕車撞人與持刀殺人事件,是英國近2個半月來第3場恐怖攻擊。而面臨國會下議院選舉壓力的梅伊(Theresa May),此次反應也較倫敦國會恐攻、曼徹斯特音樂會恐攻之後更為強硬。
梅伊4日上午在唐寧街10號(10 Downing Street)首相官邸外發表談話,她表示英國已經「忍無可忍」(enough is enough),英國不能再對極端主義意識型態的「過度包容」,不能再讓極端分子有任何藏身之處。
宣戰之外,梅伊也提出4點計劃:
首先,英國必須彰顯「多元英國價值」(pluralistic British values)遠比宣揚仇恨的意識型態優越。英國近來這3場恐攻彼此模仿,都是出自邪惡的伊斯蘭教極端主義。梅伊說:「這種意識型態聲稱我們西方自由、民主與人權的價值和伊斯蘭教無法相容;它扭曲了伊斯蘭教,也扭曲了真相。」
梅伊也強調,反恐行動或軍事行動並無法根絕這種意識型態,釜底抽薪之計還是要讓人們不再受暴力與仇恨蠱惑,充分體認「多元英國價值」的優越性。
其次,英國必須與其他國家合作,根絕極端主義在網際網路孳生的溫床;這些溫床往往是由大型網路公司合作。
第三,網際網路之外,極端主義在實體世界的安身之處也必須鏟除。梅伊說:「我們必須積極應戰,找出潛藏在公部門與社會各個層面的極端主義。困難甚至難堪的對話,勢不可免。」梅伊也特別強調打破社群藩籬(breaking down segregated communities)的重要性。
第四,確認英國政府去年11月進行至今的反恐策略檢討工作,延長恐怖主義相關罪行的刑期。
不過英國《衛報》(The Guardian)指出,2005年7月7日倫敦大眾運輸系統恐攻之後,時任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也曾提出洋洋灑灑的12點計劃,但結果大部分都是只聞樓梯響。而且梅伊兩年前就曾提出對抗極端主義的計劃,但保守黨內高層意見分歧,窒礙難行之處──例如「極端主義」在法律上如何界定──也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