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失業人數直逼50萬人!主計總處今(22)日發布5月失業率4.07%,較4月上升0.04個百分點,經季節調整後的失業率4.16%。官員強調,隨著國內疫情好轉,扣除季節因素後,5月就業人數較4月減少3,000人,相較於4月減少的41,000人明顯縮小;失業人數月增7,000人,也較4月增加的41,000人改善。
根據主計總處的定義,只要年滿15歲,同時符合無工作、隨時可以工作、正在尋找工作或是已找工作在等待結果等條件,便屬於失業人口。
我國失業率從今年春節過後連月上揚,2月以來依序為3.7%、3.72%、4.03%,5月又再升至4.07%,緊接而來還有6至8月的畢業潮,「生不逢時」的社會新鮮人即將面臨景況嚴峻的勞動市場,失業率恐將持續攀升。
根據統計,5月失業人數為48萬6,000人,較4月增加5,000人或1.01%;過去兩年因為工作場所緊縮或歇業的「關廠失業人數」約10萬人,今年4月升至14.6萬人,5月增至15.4萬人。
5月就業人數為1,146萬2,000人,但部分企業實施無薪假,5月因為經濟因素(包括業務不振及季節因素等)導致工時未達35小時就業者達45.6萬人,為去年1月調查以來新高,並較4月增加5.6萬人。
此外,自從疫情爆發以來,衡量國人參與勞動意願的勞參率逐月下降,顯示愈來愈多人選擇退出勞動市場,4月勞參率已經跌至59.06%,5月則呈持平。
至於求職者要花多久時間才能順利就業?主計總處調查,5月失業週數平均為23.6週,較4月延長1週。其中,初次尋職者為27.1週,較4月延長2.2週,也就是說,必須超過半年才能找到工作。
另一方面,5月失業期間達1年以上的長期失業人數為57,000人,較4月增加4,000人。
觀察其他主要國家的失業率,加拿大13.8%,美國13%,香港6%,南韓4.5%,德國4.3%(4 月),日本2.8%(4 月)。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