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念華說明,如果是一放榜就去重考,等於考生的目標,就是希望換個校系,如果是真的唸了2、3個月,發現這不是真正想要的而休學、重考,那確實有點達到讓學生自我探索的目的。
避險而高分低就卻發現不喜歡 「不甘心」讓考生再戰一次
此外,重考生比例的提升,或許也顯示現行考招制度下,學生為了避險,而出現高分低就的現象。
建中校長徐建國便指出,有些學生可能在學測時,已經申請上學校,不是心中第一志願,但不想再考指考,因此就不要再考了,但實際入學後又感到後悔,像是進入清大、交大後,卻發現以前程度沒自己好的同學,居然最後上了台大,不甘心之下就會選擇重考。
徐建國談到,這部分也牽涉到,當年度有沒有某一科考得太簡單?如今年學測數學科,建中有大概有6成學生滿級分,「如果在班上程度偏後段的人,跟第一名的人,最後都考15級分,誰會不服氣?」假設過去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在申請入學時錄取了清、交,後來想一想又會覺得可惜,所以就會選擇重考。
劉駿豪也指出,像是三類組的重考生,學測時也會考數乙,有些人可能理科不夠強,因為三類考生學測填志願時,往往也會填1、2個文組可以上的,或名字比較好看的科系,算是當作保底,像是透過國文、英文、數乙成績考上商管類科系,但真的唸到大一、大二,才發現自己其實喜歡三類,就會再考一次。
疫情讓畢業生出國意願大減 建中校長:恐反映在明、後年重考上
在社會風氣改變、學生更趨向探索自我的情況下,重考生比率增加,或許是時代不可避免的趨勢,而在今年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全球局勢下,此一數據在明年,還可能更加增長。
根據教育部統計,近年來高中畢業生,有越來越多人選擇就讀海外大學,人數已從103學年度的1442人,在107學年度成長為1972人,比率也從0.64%成長為1.04%。
對此,徐建國表示,建中來說,過去前往海外唸書的學生,最多是去香港,第2是美國,去年香港有60幾人申請,申請去美國則有30人。然而,今年來說,首先很多國家疫情都比台灣嚴重,第二是港、陸這一年來的政治情勢,一直有如港版《國安法》等不安因素,讓學生減少前往意願,目前收到回報的情況,是美國10人、香港6人。
徐建國進一步說明,這些是學生目前有回報的數據,有部分則是申請了,還沒回報結果,也可能是結果還沒出爐,像美國很多學校都還沒定案,而他個人認為,因為今年最後出國人數可能減少,重考比例也可能再增高,這部分會反映在明、後年的入學考試上。
☞從手指到眼球,掌握新聞脈動,現在就訂閱/購買紙本《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