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全家才必需繞道,從手機這個入口,用一個APP切入,展開搶人大戰。
從上面的圖表可以看到,全家每年營業額、毛利、稅後淨利都是逐年提高的。這代表他們的創新策略,可以在 7-11強大的展店能量下突圍。
若拿全家財報今年第一季與去年同期比較,你會發現:營收和毛利都增加!
而且別忘了,2020年第一季因為疫情,人們減少外出,到店人流一定是全面大幅下降。因此 便利商店業陷入巨幅衰退毫不意外,對股東也很好交待(反正大家都很差)。但,全家不減反增,這就表示:之前的零售通路複合電商的轉型策略完全正確。這會給小7空前且巨大的壓力。
而全家在2020年第一季的好成績,更顯示出全家用「咖啡寄杯跨店領取」練出來的內功,可以發揮多大的綜合效益。
為什麼說這是練內功?以下依問題依我認為的難度列舉:
1.克服跨店拆帳問題。
2.培養用戶使用APP習慣。
3.準備串接衍生金融服務:FamiPay支付、零錢包。
4.培養與訓練加盟主及其員工。
5.訓練內部的電商團隊。
1.克服跨店拆帳問題
模式大致為:A店買多杯(收費),總部(APP)登記寄杯數量,B店領取(支出)。
登記寄杯的行為,算是預售,會計科目是「預收貨款」屬於負債,在國際會計準則 IFRS 15上,已經被改為「合約負債」,意思是「企業欠客戶咖啡」,只有在交貨後才能認列為收入。
這裡面的三方在會計上的拆帳與認列,我光用想的就頭皮發麻,更不用講APP操作與店面POS機的界面、總部雲端、會計認列的多方同步。
小7一直採用「A店買/A店換」,而且寄杯的憑證是登錄在那張薄薄的銷貨明細上,擺明是不想克服這個複雜的金流,把「欠貨」的責任丟給消費者和加盟主。我個人光是「搞丟明細 + 懶得再回去換」的寄杯明細,就不知道平白貢獻幾杯營業額!
2.培養用戶使用APP習慣
便利商店賣的是「走出門就能買/付/取」的便利。這個商業模式的利基是建立在「便利/快速的實體消費情境上」。要把這群「習慣用實體互動的客戶」引導到電商,是極其困難的。它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用戶訓練。
要讓便利商店客戶習慣新的流程,需要有強大的誘因之外,還需要有量體極大(或是幾乎是剛需)的消費品項。誘因當然是大量的折扣;但是折扣會損害毛利,因此必需先聚焦毛利高的單一品項。
咖啡自然是首選。
咖啡對於某些人來說是剛需(比如像我,一天不喝會不開心),銷售的量體大(比如像我,一天至少一杯),成本低毛利高(豆子、紙杯、蓋子、咖啡機等器材,稼動率越高攤提越低)。因此從「買大量咖啡」開炲,訓練用戶習慣開APP、習慣用APP預購、習慣開APP兌換,最後達成「提高APP的開啟頻率、拉長APP的開啟時間(找預售商品)」的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