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滅絕之謎!美國期刊最新研究:主因是小行星撞擊,而非火山爆發

2020-07-01 07:00

? 人氣

美國科學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刊登的最新研究指出,恐龍滅絕的主因是小行星撞擊,而非火山爆發(Kabacchi@Wikipedia/CC BY 2.0)

美國科學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刊登的最新研究指出,恐龍滅絕的主因是小行星撞擊,而非火山爆發(Kabacchi@Wikipedia/CC BY 2.0)

白堊紀末期,包括恐龍在內的生物大規模滅絕主因是科學界爭論不休的話題,有人認為是因為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有人認為是火山爆發所致。美國科學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9日刊登的最新研究指出主因是小行星撞擊,而非火山爆發。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白堊紀末期約75%動植物滅絕,包括恐龍在內,而其主因始終是科學界熱烈討論的議題。一些科學家認為,6600萬年前,一顆直徑約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墨西哥猶加敦半島(Yucatan Peninsula)希克蘇魯伯隕石坑(Chicxulub impact site)就是當年撞擊造成的結果。這一派科學家認為,當年撞擊造成大量物質噴入大氣層,阻擋太陽,引發漫長的寒冷時期,導致大量物種滅絕。

雷達的探測呈現出直徑180公里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邊界。(維基公有領域)
雷達的探測呈現出直徑180公里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邊界。(維基公有領域)

一些科學家則認為,印度德干地區(Deccan)火山噴發才是主因,他們主張當時火山噴發造成大規模氣候變遷,導致白堊紀末期大量生物滅絕。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建立模型,探討不同的災難如何影響地球氣候與恐龍棲息地等,希望能揭開謎團。研究團隊首先研究日照減少5%的狀況,這是火山噴發造成二氧化硫與碎片擋住陽光的最嚴重情況,而該模型顯示這種情況不會導致恐龍滅絕,但氣溫與降雨等因素受到長期影響,恐龍的棲息地會減少。

如果是小行星撞擊造成日照量減少10%至20%,恐龍的棲息地將受到破壞,日造量減少15%以上會完全破壞牠們的棲息地。

該研究第一作者、倫敦大學學院研究員奇亞倫薩(Alfio Alessandro Chiarenza)說,模型顯示小行星撞擊地球是造成恐龍棲息地全數被破壞、進而導致恐龍滅絕的唯一原因。他對英國《衛報》(The Guardian)表示,即使沒有火山噴發,光是小行星撞擊地球「就嚴重到足以消滅全球恐龍棲息地」。

研究團隊說,這些發現結合其他研究,包括來自德干地區的化石證據顯示包括恐龍在內的動物都曾在高強度的火山噴發中倖存下來,這些研究顯示當時生物大滅絕是突發事件。

喜歡這篇文章嗎?

廖綉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