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發生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就是鬧劇,很多人引用這句話嘲笑國民黨占領國會議場20小時後就棄守;不過,真相是占領國會的第一次並不是太陽花,太陽花也不是悲劇;開啟立委占領國會的是另一場鬧劇,就像所有的國家體制運作都必然建立「先例」(Precedent)一樣,最早的那場鬧劇也從成了慣例,深入台灣的政治文化,讓僅存一線的國會議事功能就此喪失,從此鬧劇不斷。
太陽花和藍委佔領國會的比較是錯誤類比,世界各國少有抗議者佔領國會的,即使肯定太陽花的學者都形容這是「憲法時刻」,換句話說,雖然學生衝入並佔領國會,違反了現行法律,但是具有強大的正當性,因此得到人民的支持,或是反過來因為得到人民的支持,而具有強大的正當性,這是難解的套套邏輯;之所以要將太陽花提高到憲法層次,基本上就是並不合於現行法律。
相反的,為和王權對抗而成立的英國國會,一開始就爭取並逐步得到強大的自主性,也成為全球國會的傳統,國會抗爭也屬國會自主地盤,對國會杯葛甚至有制度性保障,最有名的就是美國的費力把事拖(Filibuster)議事規則,至於肢體抗爭這種極端的杯葛抗爭形態,仍然屬於國會自主範圍;但激烈抗爭即使是合法的抗爭手段,仍然要接受正當性檢驗,亦即:手段與目的之間是否符合比例原則;其次,就像所有的政府運作一樣,國會運作仍有不成文的規範,一旦激烈抗爭成為先例,未來國會恐永無寧日,難有理性議事討論的空間。
所以要了解檢視國民黨佔領議場這場鬧劇,就有必要檢視第一場鬧劇。2012年馬英九連任不久有意開放含瘦牛精的美牛進口,民進黨團發動史無前例的強烈抗爭,何謂史無前例?過去在野黨抗爭大都是占領主席台讓議事無法進行,但通常當天就結束,這次則是首次夜宿立法院長達5天4夜的120小時抗爭,當時就是民進黨團總召的柯建銘形容這是國會抗爭新模式,揭示「議場即街頭」的意涵。
這場抗爭如此劃時代的劇烈抗爭,結果如何?事實上不到一個月後民進黨就對美牛相關的修法放手了(表決認輸),柯建銘在《大局,承擔》一書中坦承,「無論誰執政,台灣也不可能完全選擇站在美國的對立面,民進黨若想要執政,就必須理解這點。」換句話說,民進黨早就準備要對美國讓步了,也深知自己面對美國絕對撐不下去,這場為美牛開啟的國會抗爭新模式豈非只是作態、為抗爭而抗爭!
民進黨對另一場國會抗爭則是玩真的,因為攸關民進黨的反核神主牌。2013年8月1日到5日,民進黨團再度夜宿立法院,最後國民黨讓步,同意不在臨時會處理核四公投案。其實無論結果是否依民進黨的意志而行,該黨最後都是贏家,正是這兩場「議場即街頭」的國會馬拉松杯葛,讓太陽花運動者找到靈感,國會既然已成街頭,運動者當然可以佔領。
更長遠的影響則在政治文化,所謂的政黨協商或理性問政已成笑柄,少數民進黨人對國民黨未能透過人事同意權審查理性監督的批評顯得相當無力,畢竟,如果屬於政策議題的美牛及核四公投都必須誓死對抗,無法理性討論,一份綠油油的監委提名名單當然可以成為誓死抗爭的標的,政策都可以零合了,政黨中立是更重要的民主原則,豈非更符合零合對抗的理由!
這一次國民黨團占領行動遭到藍營痛批、綠營譏笑,兩黨理由完全一樣,就是國民黨竟然無能擋住民進黨立委,20小時就被趕出議場,過程中「吹冷氣」還喧賓奪主搶了主戲,國民黨再度成為新世代眼中的笨拙恐龍,綠營大老曾形容,搞政治「可以壞、但不能笨」,國民黨此次最大的罪過則是「既笨又不夠壞」;然而,民進黨其實是色厲內荏,如果國民黨抗爭全是笑料,何妨讓國民黨繼續鬧笑話繼續失分,民進黨急著反攻,就是擔心拖下去,這分充滿爭議的監委提名名單,終將引來民眾的反感。
最嚴重的是,敢打敢抗爭,好勇鬥狠成為國會議員的新標準,放眼全球,大概沒有那個民主國家將肢體對抗當成國會或政黨優勢的,即使政黨兩極化跟我們一樣嚴重的美國,都不會將國會打鬥當成正常戲碼,台灣上演的則是國會的慢性死亡,台灣特有的民主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