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陸社會持續熱議的背景下,6月15日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對此回應稱,「關於6億人每個月人均收入1,000元,可以從全國住戶收支與生活狀況調查數據得到印證」,「按照住戶收支調查,全國家庭戶樣本可以分為五個等份,分別是低收入組、中間偏下收入組、中間收入組、中間偏上收入組、高收入組,每等份各佔20%」,「其中,低收入組和中間偏下收入組戶數佔全部戶數比重為40%。五等份住戶收支調查數據刊載在《中國統計年鑑》、《中國統計摘要》等統計資料上」,「根據2019年相關數據,低收入組和中間偏下收入組共40%家庭戶對應的人口為6.1億人,年人均收入為11,485元,月人均收入近1,000元」。正如國家統計局所言,「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雖然出乎許多人的意料,不符合一些人對中國大陸發展成就的想像,但的確「反映了基本國情」,是一句大實話。
被「厲害了我的國」誤導
既然是基本國情,為何會引起如此熱議?因為近些年來許多人對中國大陸基本國情的認知有了偏離,社會輿論更是經常安適於顯富擺富、盲目自大的心態,給人一種社會已經十分富裕、繁華的虛幻想像。
最近,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鄭永年特別發表文章《貧困國情與改革再出發》,認為至少有三種原因導致這麼多人會對這一基本國情感到吃驚。第一個原因是在社會層面,「現在的中國是典型的商業社會,優勝劣汰,嫌貧愛富」,社會的關注點主要在富人。第二個原因是在知識層面,「學者多為資本經濟學家或資本社會科學家,為財富說話」。第三個原因在政治層面,「進入新世紀以來,民族主義開始轉變為基於對國家崛起的自豪感之上,這種情緒在年輕一代中更為強烈」,「儘管這種民族主義或愛國主義是自發的,但走過頭了就造成一個不好的後果,只能說國家『好』的一面,而不能說『壞』的一面,只能顯富,不能說窮」。
事實上,鄭永年的解釋具有一定的洞見與說服力。過去一些年,隨著大陸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特別是經濟總量躍居全球第二並不斷縮小與美國的差距,大陸社會在洋溢著自信、喜悅的同時,一些人亦隨之滋生了盲目自大的民粹主義情緒,並日益由自信滑向自負,在輿論宣傳上片面誇大今天中國的成績,無視中國仍然是全球最大開發中國家的客觀現實。尤其是近年來,從「厲害了,我的國」到「中國全面超越美國」,再到「美國害怕了」、「日本嚇傻了」、「歐洲後悔了」等,不斷為這股自我膨脹的情緒「健身」。一些學者在這種社會氛圍下,更是刻意投其所好、吹噓國家發展成就,忽視甚至不談崛起的薄弱底層。時而久之,諸如「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的基本國情,始終擺在眼前,就總是只能淹沒在民粹民族主義的論調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