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同時,如果我們有聰明的政策能鼓勵太陽能板在屋頂激增,大型電力公司將失去可觀的利潤,因為他們的老顧客將跨足發電業。這將為較公平的經濟創造巨大的機會,最終也能減少帳單上的數字──但同樣地,某些強大利益團體,即大規模燃煤發電業必將有所損失,因此他們不樂意見到曾被他們壟斷的顧客變成競爭對手,把能源回售給電網。
願意讓化石燃料公司和他們的盟友蒙受這些損失的政治人物,不能光是拒絕貪污腐敗而已。他們必須挺身為這個世紀奮鬥──非常清楚哪一邊非贏不可。而且還有一個要素是我們絕對不可忘卻的:任何嘗試實施綠色新政的政府,都需要強有力的社會運動,一方面給予支持,一方面催促他們做得更多。
確實,一場綠色新政的動員能否把我們從氣候懸崖拉回來,最關鍵的決定因素是未來幾年社會運動將採取的行動。因為,儘管選出願意支持這場奮戰的政治人物至關重要,那些決定性的問題是無法光靠選舉解決的。問題的核心在於建立政治力量──足以改變「何謂可能」這題微積分之力。
我們可以指望綠色新政的反對者會持續散播恐懼:綠色新政提出的計畫是清苦禁欲的未來,有永不間斷的剝奪和政府管制。不容否認,最富裕的一○%到二○%人口的生活方式勢將有所改變。一定會有改變,一定有這一群人必須限縮之處──包括空中交通、肉類攝取和能源揮霍等──但也會有新的樂趣和新的空間任我們盡情享用。
在進行這些困難辯論的同時,我們也要記得地球的健康是決定我們生活品質的最重要因素。而在跋涉過太多卡崔娜、珊迪、瑪莉亞留下的破瓦碎礫,也吸入太多來自太多自燃森林、充滿懸浮微粒的空氣後,我可以很有把握地說,氣候紊亂的未來是個冷酷、嚴峻的未來,能迅雷不及掩耳地把我們擁有的所有物質化為瓦礫或灰燼。我們可以假裝一切照舊、將現狀延伸到未來,這是我們的選項之一。但那是幻想。改變無論如何都會發生。我們的選擇是,要嘛努力塑造改變、符合大眾最大的利益;要嘛被動等待氣候災難的力量、匱乏和對「他者」的恐懼,徹頭徹尾地改造我們。
這就是何以每一個國家的綠色新政都必須內建嚴格制衡(包括固定的碳審核制度)來確保我們真的達到科學要求的嚴格減排目標。如果我們想當然地以為,只要改用再生能源、打造節能住宅,一切就會水到渠成,最後我們可能落得極為諷刺的下場:開啟綠色新政的排放尖峰。
簡單地說,綠色新政必須是持續進行的工作,必須像催促它實現承諾的社會運動、工會、科學家和地方社區一樣強韌。現在,公民社會完全不像一九三○年代,即新政措施廣獲認可的時代那麼強健或組織健全了──雖然確實有些強韌的動能跡象正運作著,從反大規模監禁和驅逐出境的運動到#MeToo、教師罷工浪潮、原住民領導的封鎖輸油管、化石燃料撤資、女性大遊行、氣候罷課、日出運動,到爭取全民醫療(Medicare for All)的衝勁,不勝枚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