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這部人文紀錄片對我而言,是一個獨特的體驗。眼前,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群體突然冒出來。那是一個人數眾多卻長期被遮蔽的群體——六/四第二代,其中也包括我的孩子。
富有創意的紀錄片總是棲居於某個不被人注意的地方,在歷史的斷裂之處。楊雨的紀錄片《1/9/8/9的女孩》在日常生活的氛圍中,娓娓講述了三個中國女孩——楊倩怡、王芷怡和陳橋在美國的故事。她們溫馨而又平常的故事波瀾不驚,卻衝擊著我們的神經,喚起我們的情感,填補了當代歷史的某一段失憶的軌跡。
喚起我們的情感,審視過去的歲月
這是三位曾在中國「和諧社會」無聲無息生活過的女孩。她們曾長久沉默,不敢對外人說出自己父輩的身份。後來她們有機會來到美國這個自由的國度,在政治犯楊海的妻子王菁的監護與照顧下,在華盛頓郊區組成了一個臨時小家庭。
導演楊雨靜悄悄地,把鏡頭投射到在這個充滿愛意的臨時小家庭。毫無疑問,凡紀錄片導演都有一種「見證者」的身份。但楊雨的見證不是那種轟轟烈烈的宏大敘事,而是通過紀錄三個姑娘在美國的生活故事,透視出將近二十八年的中國歷史。 「八/九的孩子」這個隱秘而敏感的群體,因此得以被人們看見。
觀看這個影片,我們會情不自禁地重新審視那過去的滄桑歲月。二十八年前,風起雲湧的大規模的民主抗爭在血腥中悲壯地結束了,那些沒能全身而退的人們——死傷的、入獄的、以及其他因此受迫害的人,他們及其家庭的遭遇如何呢?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劫後餘生的家庭,無論如何艱難悲苦,生活仍然如常人一樣繼續,孩子們也在成長。然而,這種不尋常的家庭生活給女孩們帶來什麼?作為政治犯的女兒,她們成長中有什麼痛苦,又獲得過什麼心靈滋養? 在表面的平靜中,楊雨用推拉搖移的鏡頭敘說這一切。
隱藏在日常瑣事中的沉重主題
影片的開頭,我們看到華盛頓的郊區一所公寓,帶著三個女兒(一個親生,兩個乾女兒)的王菁在廚房裡做飯。王菁笑著對鏡頭說,洗碗機費水,所以不經常用。一幅日常生活的真實圖景,展現在觀眾面前。
在吃飯時,王菁的女兒楊倩怡有一段話外音,談到王菁生病的事情。這幾年,一個女人拖著三個孩子在異國他鄉,王菁的苦楚我們可想而知。在零零碎碎的表象背後,導演想要說明的很多。
上乘的紀錄片都會有一種社會性。無論表面上如何個性化,如何瑣碎平常,都會自然透視出社會的深層問題,讓我們知道,影片中的人物生存於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狀態裡,處於什麼樣的社會關係裡面,以及她們的情感與記憶。
無論紀錄片的畫面看起來如何輕鬆,這個題材的紀錄片仍然繞著“八/九”,影片中的孩子生來就是“六/四第二代”,她們身上有著父輩的基因。因此,作者在講述她們的故事時,其使命感和厚重感隱藏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