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說,網上也曾經出現中共體制內質問申紀蘭的聲音,「反右你代表,文革你代表,任何時候你都代表,可你一次也沒有代表過人民。試問你是怎樣被選舉的?你究竟代表誰?」
不過,羊城晚報曾報導,申紀蘭生前對自己的投票情況予以澄清,稱「擁護的我就投贊成票,不擁護的,短一張票也是民主嘛,好的我都通過,不好的我就不投。」
改革現行選舉制度
申紀蘭現象令希望利用中國現行人大制度、踐行民主憲政的姚立法思考很多,他寫道:要是有更多的人關注和參與每五年一屆的縣鄉兩級人大代表的直選,該有多好!要是有更多的人關注和參與設區的市級、省級和國家三級的人大代表的間接選舉,該有多好!要是有更多的人認識到,依法民主選舉各級人大代表比關注代表稱不稱職重要一萬倍,該有多好!
姚立法認為,中國選民對申紀蘭現象負有不可推卸的「公民責任」:「我一直認為,我們現在的選舉法有兩個大的問題,不解決的話,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項我們國家根本的政治制度,就很難保證實施。第一,我們選舉條文和選舉法對選舉權,也就是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以及監督選舉的權利,沒有提供法律救助。」
姚立法回顧了自己獨立參選基層人大代表過程中所遭無理打壓和破壞,而得不到現行法律和選舉法支持的情況。他說,西方政治學的一個常識是,「沒有法律救助的權利,就等於沒有權利」。
姚立法說,第二個問題是中國大量選民實際上並不參加投票,實際放棄了自己的選舉權。姚立法或許在說,他能夠成功當選的例子似乎說明,只要越來越多的公民負起責任,參加基層直選的競選,或者拿起選票,那麼,人大地方基層直選階段出現第二個、第三個敢言的姚立法,少一個申紀蘭,兩個申紀蘭這樣的應聲蟲,也許是可能的。
留給歷史的話題
中國媒體新京報說,申紀蘭官位最高至省廳級,不過,她堅持本色不改,擔任山西省婦聯主任後提出所謂「六不」:不轉戶口、不定級別、不領工資、不要住房、不調動工作關係、不脫離農村。任職10年廳級幹部後,仍每月只領50元補貼,沒給自己和子女辦過任何私事。她雖是村辦企業董事長,但是自己沒股份,也不領工資,沒從村企拿一分錢。
有網民說,「希望她一路走好」。但也有網民說,外人「不了解申紀蘭在當地的名聲」。另外,申紀蘭與房地產開發的瓜葛曾是新聞熱點。
《山西日報》報導,2019年11月14日,中共組織部負責人向申紀蘭宣讀有關通知,說明她可享受的「醫療待遇」。一般認為,申紀蘭獲得進入更高級別幹部病房的資格大概始於這時。
報導說,91歲的申紀蘭6月28日因胃癌病逝,不過,也有報導說,她的死因與兩會期間北京疫情反彈有關…… 中國官媒一般不公佈這類新聞人物確切死因,因此她身後留下的有些話題還有待歷史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