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潤生觀點:中美共存共榮之道

2020-07-19 06:20

? 人氣

無知的牆, 狹隘的思想,這堵「牆」不僅存在於個人心裡,也存在於家人、社區、不同種族、膚色與群體文化之間,能否突破將是中美未來的關鍵之一。(圖:flickr)

無知的牆, 狹隘的思想,這堵「牆」不僅存在於個人心裡,也存在於家人、社區、不同種族、膚色與群體文化之間,能否突破將是中美未來的關鍵之一。(圖:flickr)

2019年德國總理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以「牆」為題,對應屆哈佛大學畢業生的一席演講,如今用來檢視現行的世界局勢,仍然振聾發聵。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她不僅點出了問題的癥結所在,並提出相應可能的解決之道。這與六月十三日川普總統在西點軍校的演說,除了吹捧自己的政績,以輕慢的態度談及疫情,並用隱晦的言語藐視中國,極盡煽情之能,卻仍乏善可陳,真有天壤之别。二者相較,高下立見。

梅克爾的高,在於她的見識、胸襟與高度;川普的低,在於他的人品、典型商人特質、狹窄、浮誇與不自知,並且充滿了低俗的金錢價值觀。雖然他也手拿聖經在白宮附近的教堂(St. John’s Episcopal Church)前做秀, 其目的不外是鞏固並冀望獲得更多美國基督教傳統福音派的支持和選票。

但正如拜登,他的競爭對手,對川普的批評:「希望他有時間,多翻閱一下聖經」。然而就川普不學無術的作風,筆者認為,即或他多讀幾遍聖經,可能對基督教「博愛」及「人本」的思想價值 真諦仍難領會;更遑論對耶穌人性柔和、謙卑,行為榜樣的遵行!這就是他民調一再落後 的根本原因。

梅克爾在她的演說中提及:「永遠不要將謊言塑造成真理,或把真相詆毀成謊言, 亦不可把缺陷看為正常」。因此,她鼓勵畢業生需要有勇氣,以誠待人,學習誠實的面對自己。 在問到什麼是阻礙人生旅程往前的最大原因時,她的答覆是「牆」。

無知的牆, 狹隘的思想;這堵「牆」不僅存在於個人心裡,也存在於家人、社區、不同種族、膚色與群體文化之間,是否能有所突破,取決於每位畢業生自己。

因此,若有勇氣打破桎梏自己的那堵「牆」,擁抱開放,並能真實地進入一個新的開始,萬事皆有可為。當我們開始走出去時,風險隨即產生,要學習認識任何開始都有結束,生命最終也逃不脱死亡的界限;從開始到結束,在「生」與「死」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空間,其大小長短則因各人的見識、 高度、胸襟而異。

我們都需要做好準備,習慣結束,並預備另一個新行程的開始。勇敢地推倒無知、狹隘的「牆」,因為這世界和其上的事正在過去,但那存到永遠而有的價值, 就是能貫穿、超越人間的美德,如「愛、光、聖、義」的性質,則必須竭力堅守與维持。

面對這兩位世界級政治領袖的言談,請問你會如何選擇?筆者久居美國德州,它應該是共和黨和「川粉」的大本營。但在最近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舉措上,卻拙劣至極,加上政治人物的自私自利,看起來實在是荒腔走板。共和黨為化解連任危機,迫不及待地 「甩鍋」,甚至「砸鍋」,將矛頭指向中國,並尋找任何可能的替罪羔羊,種種劣跡,歷歷在目。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