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點天還沒亮,35歲的馬力(化名)已起身梳洗,準備到宅配公司幫忙理貨,每天縱使犧牲睡眠也要兼差4小時,只為多賺600元。投入職場逾10年,擁有保險人員證照的馬力自認也是專業人員,但因疫情令他業績驟減,原本靠獎金可衝到4萬元的月薪,如今只能領不到3萬元的底薪,但為了扛起一家之主及孝親的責任,也只能拚了命兼職苦撐,卻不知這苦何時才能到頭?
當然,跟許多被迫放無薪假,或無論如何奮力都擺脫不了「待業中」身分的勞工相比,有工作已算幸運。根據勞動部統計,截至6月底止,全台已有1440家事業單位實施無薪假,受影響的勞工人數累計達3萬1816人,再創新高。此外,6月過後,全台將有28萬名應屆畢業生傾巢而出,扣除繼續升學、當兵、家有產業可繼者,至少還有19萬人嗷嗷待「業」。
(延伸閱讀:疫情輾壓5月失業率衝破4%、逼近50萬人 專家:最慘恐有200萬人沒工作)
平均工時因疫情大減 人力銀行:職場結構正歷經大轉變
「現在工作難找除了勞資雙方媒合的問題,更棘棘手的問題是,因為疫情百業蕭條,倒閉的倒閉、歇業的歇業,工作機會是真的少了很多。」根據國內幾家知名人力銀行的統計,因為行業前景不明,多數企業主的徵才計劃都轉趨保守,甚至乾脆取消,影響所及,各人力銀行求才資料庫中的職缺,足足比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發生前減少了7至20%。
1111人力銀行媒體中心總經理何啟聖表示,因為實質工作機會大幅變少,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人或許表面上還在職場上堅持著,日子卻也不好過。根據主計總處最新統計,今年5月每周工時未達35小時(部分工時)勞工人數已達45萬6000人,是疫情來襲前18萬人的2.5倍,在在證明國內職場結構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
25歲的Neil(化名)原自認工作運途順遂,前年自大學水產養殖系畢業後先前往澳洲打工度假,去年2月回國求職,結果輕鬆找到遊戲公司月薪3萬8000元的內勤工作;只可惜幾個月後,他因車禍受傷須住院休養一段時間,這才暫時辭去工作,直到今年初計劃回到職場。
Neil說,去年初回國時,原預想找工作的時機已較同屆畢業生慢了大半年,情況應該不會太順利,沒想到積極應徵後,每天平均還是可以收到20封的面試邀約。未料時隔1年因疫情影響,至今他投了至少百封履歷,卻多如石沉大海;期間好不容易有家藥局要找人幫忙顧櫃台,但月薪只有2萬8000元,比前份工作足足少了1萬元,讓他決定繼續勒緊褲帶、待價而沽,期望能早日遇見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