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個多月,意外踏入陪審與參審的立法爭議叢林,雖然很努力想要和不同意見溝通,但是看到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個個位高權重,不是躲起來不吭聲,就是每次都重複相同的回答,或者把自己的弱點栽贓成別人的弱點;反觀自己,手無寸鐵、無權無勢的一介布衣,如果支持我的意見,又不能得到甚麼好處,到底有多少人願意閱讀我的文章,實在沒有把握。
7月11日林青弘作家在「許玉秀不能說服蔡英文」一文,對我過去兩個多月在不同媒體發表的意見,有所指教,也有指定回答。第一個感覺是感動,總算有立場不同的人告訴我,他閱讀了我的文章,而不是一看到名字,就對我所寫的東西視而不見。因此縱使覺得青弘作家可能沒有仔細閱讀拙作,也可能未必都能理解,但他願意付出時間閱讀,並且寫出回應,滿懷感激。既然不能給他甚麼實質報償,不裝聾作啞、誠懇回應,應該是自己做得到,並且是最起碼的回報。
為求沒有遺漏並方便理解,稍微整理成幾個部分,分別回應。至於有些部分實在不太理解,避免強不知以為知,就坦承看不懂。
偏執的是誰?誰完全否定別人看法的價值?
林文:許前大法官的文筆犀利、說理清楚,但是法律人擇善固執的偏執樣態,已經在這次針鋒相對完全顯現。
就從蔡英文總統和民間司改會林永頌董事長的口角爭執開始。蔡總統說不要否定別人看法的價值,但是她和司法院、民進黨卻對陪審制一直在做絕對否定的事,非但完全不願意傾聽兩制併行的意見,還不斷抹黑污衊,從拼湊、怪獸、世界首創、不可行的混合制,始終全面否定陪審制的價值,非置陪審制於死地不可。反觀兩制併行的主張,並沒有否決參審制。到底誰偏執?這一點好像青弘作家都沒有看到?
至於本人有偏執樣態?不知可否具體舉證?在大法官任內,經常和我持不同見解的大法官,卻還不只一次公開在所有大法官同仁面前,說我視野寬廣。這叫做我有證據。過去九年來,多了和公民團體往來的民間經驗,應該不至於更狹隘才對,至少多了深知民間疾苦這一項。難道是因為不理解、不屈服於權貴思想,不乖乖聽總統的話,所以顯得偏執?
偏執,是擇惡固執,既然是擇善固執,就不可能是偏執。
他們的謊言連篇非我製造
林文:總統府與司法院否認的「訓斥」,顯非事實的全貌,許前大法官不應該誇張表現,藉此攻擊府院雙方,企圖營造總統府與司法院「合流共汙」的負面形象。
接著回答這一題,因為這是最近的一篇文章所引起的討論。不知道青弘作家有甚麼依據得出顯非事實全貌的結論?又得出本人言論有誇張表現?只因為司法院和總統府否認嗎?因為他們掌握權力,所以他們的否認比較可信?本人一介布衣,膽敢挑戰官府威信,所以就是誇張,企圖營造官方負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