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這些天,台灣的上空很「核氣」!

2017-06-19 08:10

? 人氣

這些天,台灣的上空很「核氣」,核電重啓沒有人抗議哩 !(取自核能看透透網站)

這些天,台灣的上空很「核氣」,核電重啓沒有人抗議哩 !(取自核能看透透網站)

上周,核二廠1號機併聯發電了,不過,這次看不到那些反核人士─從政客到學者再到藝文界人士、媽媽們,一起出來怒吼痛斥;即使出面也是「溫和有加」;這些天,北台灣的上空確實是一片「核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從馬政府後期到蔡政府初期,核電廠基本上是停機後就別再想再啟動,不論原因是正常歲修或其它意外因素,綠委固然會大聲反對,反核學者、反核團體與人士也必群起擊鼓而攻之,原委會根本不敢核准讓核電機組重啟。去年蔡政府上台後馬上即面臨缺電風險,行政院一度釋出讓停機的核電機組發電加入併聯的風向球,馬上引來綠委與環團、反核人士的批評,當然,也還有人再祭出「核電全停台灣也不缺電」的說法,結果行政院不敢為之。

今年電力供應的情況又較去年更嚴峻,嚴峻到經濟部要花90億弄來緊急供電機組,緊急到原有的環評程序全然不顧,從環評會到環保署再到環保團體,必須「眾志成城」一起放水。

這次則又加上原委會也要加入一起努力「確保供電」─就如事前講好的一樣,核二廠1號機申請恢復運轉,電廠從當天上午就開始準備,原能會審查結果一傳來─當然是核准啦,很快半小時就開始發電;少了幾分准或不准的懸疑性,多了幾分共體時艱的「核氣」;因事故停機的核三廠2號機同樣順順利利的得到原委會核准發電。事後反核學者、團體一起噤聲,當初反核反得死去活來者,全都不見了;在網路上,因此出現許多「協尋反核人士某某某」的嘲笑文章。

這些反核團體、反核人士的「共體時艱」選擇噤聲,並不是重點,社會、網路上自有評價;真正的重點是:政府規劃的能源政策,在現實情勢下,是不是該考慮修正、調整了?

綠營能源政策的重點在全面廢核,廢核後電力供應短少了16-18%,這部份要以風電與太陽能等綠電替代。這種「一個換一個」的算盤是打得不錯,但卻恐怕難達成,更偏離實務。

綠電的特性之一在不穩定,無法24小時穩定供電,因此不能作為基載電力,陰天、夜晚、無風之日,這些綠電就無法供電;甚至風力極大的颱風之時,為了避免損害,風電也可能要被迫暫停。因此實務上這不是「一個換一個」那麼容易的事。為了穩定供電,勢必要增加火力發電─看看台電今明兩年要增加多少火力發電機組就知道了。

增加火力發電代表的是污染增加、排放升高。環保團體批評最烈的生媒發電,根據經濟部長李世光的說法,生煤發電的比重在3年後要提高到50%,到2025年才降回30%。政府說要以天然氣發電為主,但問題是天然氣發電還是有污染與排放問題,只是較生煤低而已。為了增加天然氣發電,政府要增建4個天然氣接收站,面對地方反對聲浪,這些計劃的進度恐怕都難如意。未來生煤發電比例是否降得下去,是該擔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