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評北市加碼1000元政策的「順應」與「弔詭」

2020-07-21 06:00

? 人氣

臺北市政府日前推出持有敬老卡及愛心卡者,使用三倍券可加碼1千元補助的優惠。(資料照,焦家卉)

臺北市政府日前推出持有敬老卡及愛心卡者,使用三倍券可加碼1千元補助的優惠。(資料照,焦家卉)

臺北市政府日前推出持有敬老卡及愛心卡者可加碼1000元補助的優惠,也就是只要綁定敬老卡,就能在消費滿3000元後除了得到中央的2000元,還能獲得北市府加碼的1000元回存,也就是刷3000領回3000。看似立意良好的政策,但內容本身卻暗藏玄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民眾本身若已經預購紙本振興券者就不能參與北市加碼1000元的活動,等同民眾只能選用綁定敬老卡、愛心卡等電子憑證的方式才能參與補助,但多數人所持有的敬老卡或愛心卡較多使用在大眾交通居多如公車、捷運以及火車等,或是便利超商等小額消費,消費的選擇性降低,且要先消費才能領回。另外,除綁定敬老卡、愛心卡外,適用對象擴大至北市高中職的學生,綁定學生證即可獲得補助。但問題在於如果要促進消費,不是應該擴大為高中職以上的學生嗎?或擴大北市以外的學生族群?號稱要照顧到最多的族群,其實限制更多身分。

臺北市府推行這項政策時有沒有事先思考持有悠遊卡的民眾會去哪邊消費?與悠遊卡合作的廠商有多少?哪些可以用悠遊卡支付?目前統計紙本振興券最多業者使用,其次是信用卡、電子憑證及電子支付等數位方式,用悠遊卡實際支付的其實不多,較多是大型連鎖廠商。從兩個面向觀之,在消費端,消費的使用上若只能被侷限在交通、超商及量販店,這樣是否形同另一種替代效果,因為平常就會搭車、去便利超商買東西等,再者,並非如紙本或信用卡方式有加碼或紅利等優惠,悠遊卡等電子憑證只能累積消費,不會有擴大消費效果;在供給端,受到疫情影響的廠商大多是中小企業,不僅振興效果上根本沒有被振興,反而讓四大超商或是量販店抱走利潤整碗拿去。振興的本意應是振興我國受到疫情影響的產業,但從北市補助的政策而言,看不出有利消費者或供給者,因為民眾選擇性變少,且與悠遊卡合作的廠商本來就少。只能姑且說北市加碼的1000元補助只是順應中央的政策,看似變多而已,實際面還是制度結構的問題。

敬老卡、愛心卡及悠遊卡本身並非信用卡,必須裡面有金額才能消費,因此,要配合這項政策勢必要先消費,才能領回。但民眾會願意先掏錢消費,再領回嗎?紙本振興券已經要民眾先拿出1000元換3000元,綁定悠遊卡卻要民眾先花到3000元才能靠卡回存,甚至消費選擇性更低,從政策預評估可見民眾選擇使用悠遊卡綁定應不高。筆者認為臺北市政府應思考如何與店家配合,若使用悠遊卡等電子憑證消費,可以獲得的折扣或是優惠有多少,基於這樣的誘因刺激民眾使用悠遊卡消費,如使用電子憑證購買商品可以獲得買一送一或是第二件5折優惠等措施。目前看來,臺北市所推行的振興政策不僅產生矛盾且對產業並沒有實質的振興幫助,只不過是基於中央政策下的政策買票,推論未來政策實施後並不會有太大效果。

*作者為政大公行所碩士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宗政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