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畢業潮來襲,主計總處今(22)日公布6月失業人數47.3萬人,較5月減少1.3萬人,失業率也下滑至3.96%,是近29年以來首度「不升反降」,但以歷年同月來看,仍是近7年最高。
按照往年經驗,6至8月受到應屆畢業生紛紛投入職場影響,失業率通常都會竄升,但是今年情勢有些特別,主要是因為前幾個月太過「慘烈」,加上國內疫情逐漸趨緩,使得風雨飄搖的勞動市場不致惡化。
值得注意的是,失業率指的是失業人數占勞動力的比率,至於沒在工作且未找工作者則是非勞動力。根據統計,6月非勞動力人數為828萬人,較去年同月增加27,000人。
另一方面,往年畢業季的初次尋職者每月大約增加1萬人左右,今年6月卻僅增加6,000人,顯見畢業生延後投入職場,才讓「失業」人數看起來沒那麼多,接下來7、8月失業率是否進一步攀升,仍須密切關注。
失業人數47萬3,000人 疫情爆發以來首度減少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6月失業人數47萬3,000人,較5月減少13,000人或 2.69%,是疫情爆發以來首度減少。其中,因為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減少5,000人,初次尋職失業者則增6,000人。
根據統計,6月就業人數為1,147萬7,000人,較5月增加1萬5,000人。其中,服務業部門及工業部門分別增加11,000人及2,000人。
雖然保有工作,但部分勞工的工時仍受疫情影響,因為經濟因素(包括業務不振、無法找到工時大於35 小時的工作及季節關係),導致每週工時未達35小時者為38萬9,000人,已較5月減少67,000人。
至於要花多久時間才能擺脫失業?6月失業週數平均為22.3週,較5月縮短1.3週。其中,初次尋職者為24.2週,也較5月縮短2.9週;失業期間達1年以上的長期失業者為51,000人。
主計總處指出,扣除季節因素後,6月就業人數月增12,000人,失業人數月減24,000人,失業率3.97%,較5月下降0.19個百分點。
觀察其他國家季調失業率,加拿大12.3%(6 月)、美國11.1%(6 月)、法國 8.1%(5 月)、香港 5.9%(5 月)、南韓 4.3%(6 月)、德國 3.9%(5 月)、日本 2.9%(5 月)。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