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軍團竄逃至中國?埃及艷后葬身何處?特洛伊戰爭是神話或傳說?歷史學者至今未解的五大謎團

2020-07-23 11:29

? 人氣

埃及艷后公元前30年8月12日自盡。(BBC中文網)

埃及艷后公元前30年8月12日自盡。(BBC中文網)

歷史,給我們留下的既有驚天動地的傳奇、也有撲朔迷離的謎團,吸引著世世代代的人研讀真相、追索答案。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6月,BBC歷史雜誌為紀念創刊20週年,特意邀請20位歷史學家提名他們心目中人類歷史上最為高深莫測的未解之謎。以下選登五個。

埃及艷后克麗奧佩脫拉葬在哪裏?

美國影星伊麗莎白·泰勒在好萊塢銀幕上塑造的埃及艷后。(BBC中文網)
美國影星伊麗莎白·泰勒在好萊塢銀幕上塑造的埃及艷后。(BBC中文網)

幾百年來,安東尼(Antonius)和克麗奧佩脫拉(Cleopatra)的愛情悲劇一直抓住世界的想象。在亞歷山德拉港最後一仗中敗給老對手屋大維。安東尼痛苦不堪、羞愧萬分,加上聽說愛人克麗奧佩脫拉已經死去的(假)消息,他把劍峰對準了自己。

但是,克麗奧佩脫拉並沒有死。聽說屋大維獲勝後她藏在自己的墓穴中。安東尼被人抬回來,傷重不治,死在愛人懷中。

為了不落入羅馬人統治之下,公元前30年8月12日,克麗奧佩脫拉自盡——被毒蛇咬後死亡。當時她年僅39歲,身邊堆滿心愛的珍珠、黃金、白銀和數不清的寶貝。

克麗奧佩脫拉的遺體被做成木乃伊,與安東尼合葬。

一千六百年後,莎士比亞在作品中慨嘆,「世上任何一處陵墓都不如這一處著名。」

克麗奧佩脫拉到底葬在哪裏,一直令人著迷。如果她的陵墓真如羅馬人描述的那樣宏大,那麼肯定應該在亞歷山德拉港的歷史上留下一筆。

但是,從來沒有人找到陵墓遺址。亞歷山德拉以及周邊地區比尼羅河畔其它一些更加古老的遺址引來的注意力更少,城內考古發掘難度也很大。現在古城大部分地區已經淹沒在大約20英尺深的水下。

2006年似乎出現突破。當時伊朗文物高級委員會秘書長哈瓦斯(Zahi Hawass)宣佈,找到了克麗奧佩脫拉的陵墓!地點在奧西里斯神廟廢墟,距離Taposiris Magna不遠、亞歷山德拉以西大約30公里。但是,令人困惑的是,哈瓦斯不久後否認曾做出這個宣佈。

考古學家馬丁內斯(Kathleen Martinez)獲准在神廟遺址挖掘。挖了10年,找到了數百件小東西,包括陶器、遺骨,但是並沒有發現秘密墓穴。不過,馬丁內斯相信,克麗奧佩脫拉就葬在那裏。

真找到克麗奧佩脫拉的陵墓,全世界的考古圈都會發生地震。但是,一個小問題是,如果考古學家把希望寄托在簡短的文字記錄上,那麼結果肯定會令人失望。這一點毫無疑問。比如尋找克麗奧佩脫拉的陵墓,你能以敵方羅馬歷史學家的描述為依據嗎?

推薦人:勞埃德·路維林-瓊斯(Lloyd Llewellyn-Jones),卡迪夫大學古代史教授。

英國巨石陣誰修的?為什麼?

英國巨石陣:調查越深謎底越遠。(BBC中文網)
英國巨石陣:調查越深謎底越遠。(BBC中文網)

人群盡散,寒鴉高飛。萬物俱寂,我可以盡情領略巨石陣的壯觀。

40年前,我第一次在這裏考古挖掘。時光荏苒,現在我們對巨石陣的了解遠遠超出我當年的想象。但是,至於巨石陣是誰修建、為什麼,我們現在能蓋棺定論呢?我的看法是:不能。恰恰相反,了解越多,謎底越遠。

我們對遠古的理解,出發點是考古發現和想象力。關於巨石陣,最古老的一個傳說是,巫師動用魔法,巨石從愛爾蘭「飛」過來。

找不到歷史記錄,歷史學家把這項偉大的成就歸結到其他國家古人的頭上:希臘、羅馬、中世紀初期的丹麥人。到了1901年,這樣的猜測開始站不穩腳跟,現場第一期科學挖掘後,出土的工具、衣物都屬於史前英國人。

儘管如此,巨石陣設計和石材之非同尋常仍然意味著,直到1960年代,仍然有人相信這可能與地中海、甚至與希臘建築有關。不過那時候,大多數考古學家已經接受了現代觀點:巨石陣完全是新石器時代土著人的創意和創造。

接下來,研究重點從由誰修建轉向那時的社會是怎樣。是高度等級社會中文化的終極象徵——大型紀念碑象徵地位、權力或是展現控制?或許,是一個更加平等的社會中人們聚會的中心,四面八方來的人聚在一起從事貿易、社交、舉行儀式?

流傳的簡版說法還包括,巨石陣是性象徵、觀測台等等、等等。所有這些都未能真正解釋巨石陣。

隨著科技創新、出土文物的增加,更多的考古學家提出了更多的問題,我們現在掌握的數據數量和種類遠遠超出40年前我開始挖掘時的想象。但結果是,我們仍然無法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麼要修巨石陣。

事實恰恰相反,懂的越多,反倒越深刻地意識到,巨石陣的技術成就多麼偉大,多麼奇妙。

1810年,英國文物和考古學家豪爾(Richard Colt Hoare)站在巨石陣前慨嘆,「多麼神奇!多麼高深!」

過去200年考古領域最偉大的成就之一證明了豪爾的正確性:巨石陣真正神奇、莫測!

推薦人:邁克·匹茲(Mike Pitts),考古學家、作家,近作《挖掘英國:十大發現、百萬年歷史》2019年出版。

林彪為什麼出逃?

1971年時林彪和毛澤東在一起。(BBC中文網)
1971年時林彪和毛澤東在一起。(BBC中文網)

1971年9月13日,一架三叉戟1E客機在蒙古溫都爾汗戈壁沙漠墜毀,機上九人無一生還,其中包括林彪。

林彪之死不僅震驚中國、而且震撼世界。因為,林彪是毛澤東欽定的接班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統帥。1946年到1949年內戰期間,林彪為中共打天下立下赫赫戰功;1960、70年代文革瘋橫掃中國,林彪的解放軍在中國地位更加顯赫。

但是,9月13日凌晨,林彪和妻子葉群、兒子林立果等一行九人倉促逃離林宅,登上一架等候的客機......

林彪是毛澤東最信任的戰友、同志之一,他為什麼要出逃?中國官方的解釋是,林彪謀劃政變、篡黨奪權,在被抓起來之前試圖逃離中國,前往蘇聯,當時蘇聯與中國關係敵對。

毛澤東死後不久,大批歷史檔案被銷毀,所以,沒有資料挑戰官版林彪事件。但是,事件的某些方面讓人百思不解。為什麼林彪要發動政變?1970年代初,毛顯然已經健康不佳,林彪等人一定清楚,不用等太久就可以接班。

後來一種說法是,林彪和毛的妻子江青一樣,反對中國與美國緩和關係,但當時的總理周恩來卻非常支持。一種理論是,圍繞這個問題的派系之爭導致林彪一家決定在陷入宮廷政治混戰前出逃。也有證據表明,1971年時的林彪已經厭倦政治,(如果有變)他的妻子和兒子將失去政治高位。

最近一些年,更多證據浮出水面,包括冷戰結束後公布的俄國對墜機現場的調查報告。但是,真相似乎更加混濁。比如,林彪客機離開北京後看似首先朝南飛,而不是朝北飛,這說明蘇聯或許並不是林彪的預定目的地。

迄今為止,墜機仍然沒有定論。不過,林彪事件至少表明,文革期間,中國領導層長期的結盟關係分崩瓦解,淪落成互不信任的蛇坑。今天中共領導人仍然把那個時期視作災難,或許並不難理解。

推薦人:拉娜·米特(Rana Mitter),新書《中國冷戰:二戰如何塑造新民族主義》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出版。

羅馬軍團真的在中國定居?

儘管驪靬人是否古羅馬軍團後裔的謎團還沒有揭開,但已吸引研究者和遊客的關注。(BBC中文網)
儘管驪靬人是否古羅馬軍團後裔的謎團還沒有揭開,但已吸引研究者和遊客的關注。(BBC中文網)

那種聲音一定令人膽顫心驚。一個羅馬軍團大約5000人,5000人有10000隻腳,每隻腳都穿著帶釘頭的軍用拖鞋,一隻鞋踏在石板路上鏗鏘有聲,一萬隻一定是震耳欲聾,向帝國的敵人昭示:準備應戰吧。

兩千年過去了,羅馬軍團留下的一個謎團依然未解。

這要從卡萊戰役說起。羅馬帝國三巨頭之一克拉蘇向老對手安息帝國(位於今日土耳其附近,西方史書稱帕提亞帝國)發起進攻,遭遇徹底失敗,卡萊成了克拉蘇的滑鐵盧。公元前53年的那一天,克拉蘇被敵方將士砍頭……

卡萊戰役是羅馬帝國歷史上最慘重的一次軍事失敗。數千倖免一死的羅馬士兵被俘,運往東方。雖然羅馬詩人賀拉斯曾經寫道,有羅馬軍團士兵後來娶了帕提亞女人,但是,他們的真實命運依然是個謎。

20世紀中葉,牛津中國研究專家杜布斯(Homer Dubs)提出,羅馬軍團士兵東行比從前想象的更加遙遠,他們很有可能走到了幾千英里之外的東方。

卡萊戰役幾年後,中國一所城市發生戰亂。戰場上,一些僱傭兵的作戰行為在中國前所未見:他們把盾牌緊緊連鎖、抵禦敵人。這樣的防禦陣勢在中文中被稱作「魚鱗陣」。魚鱗陣的說法雖然只見於中文文學作品,但是,連鎖盾牌的方式卻是羅馬軍團的典型動作、絶招之一,名為龜甲陣。

幾乎同一時代,中國西北創建一座名為驪靬(古漢語中羅馬的意思)的小城。卡萊戰役後倖存的羅馬軍團士兵是不是在這裏定居安家?

猜想仍是猜想。或許有一天,我們會找到真相,震耳欲聾的羅馬軍拖聲到底停在哪裏。

特洛伊戰爭是史實還是虛構?

木馬屠城:特洛伊戰爭真的發生過嗎?(BBC中文網)
木馬屠城:特洛伊戰爭真的發生過嗎?(BBC中文網)

人類古代史上最深奧、最偉大的未解之謎一定當屬特洛伊戰爭是否真的發生過。

根據荷馬史詩《伊利亞特》,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領導的希臘人和由皮安姆國王領導的特洛伊人之間的戰爭發生在青銅時代晚期,持續10年。

在許多希臘人、包括一些有信譽的歷史學家看來,特洛伊戰爭不是神話,而是希臘古代史上一個劃時代的事件。

公元前5世紀下半葉,「歷史學之父」希羅多德(Herodotus)指出,特洛伊戰爭發生在他所處時代之前近800年。數學家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更具體地說,戰爭發生在公元前1184年或1183年。

《伊利亞特》當中描述的一些細節確實和這個歷史時期吻合。比如皮安姆國王的王宮,會讓人聯想起希臘南部伯羅奔尼撒半島上邁錫尼人建造的豪華、壯觀的宮殿。

但是,荷馬的史詩不是歷史記錄。那麼從何種意義上講,荷馬筆下的特洛伊戰爭可能是真實的呢?

因為要發掘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城,19世紀末,富有的普魯士商人海因里希•施里曼(Heinrich Schliemann)前往如今的土耳其。在西海岸的希沙利克(Hisarlik),施里曼挖出了正確的地點。現在,大多數歷史學家都認為古代特洛伊城就在希沙利克。

考古挖掘還發現了一些箭頭、人骨,可以追溯到荷馬描述的戰爭年代;另外也找到了大火的遺跡。雖然證據不多,但對認定特洛伊戰爭確實存在的人來說都有幫助。此外,這裏還保存著土耳其中部古代民族赫梯人(Hittites)的銘文,描述了一場關於特洛伊的爭端,他們稱之為「未路撒」(Wilusa)。

這些證據、加上古代歷史學家的認定,無疑會讓我們嚴肅看待青銅時代晚期特洛伊確實發生戰爭的可能性。

但是,就算有戰爭,真相和荷馬筆下的描述肯定有很大區別。比如,在那麼小的一個地區,很難想象戰爭會持續10年;神肯定不會上戰場干預戰事。但是,荷馬的史詩是不是為了紀念特洛伊發生的歷史事件、並將其藝術昇華的結果呢?

我們仍然不能下結論。至少目前,特洛伊戰爭的真相距離我們仍然遙遠。

推薦人:黛西·鄧恩(Daisy Dunn),作家、評論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