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人民幣對美元的戰爭

2017-06-28 07:00

? 人氣

另外,在全球銀行業500強排名之中,其前十大銀行排名,更加令人驚異不置,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民銀行、中國銀行三家中國銀行業者高踞第一、二、五名,美國則是摩根投資銀行、美國商業銀行兩家高位入列,餘者,日本兩家,歐洲法英德各一家而已。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從2016年全球企業廠商500強及銀行業500強排名之中,已足以充分顯見出,中國經濟活力與實力十足可以有效挑戰美元獨尊象徵地位的絕對性與必然性。

「石油人民幣」取代「石油美元」戰爭

人民幣對美元的第二方位攻勢戰爭,乃在於全世界資源能源定價權,競爭最後拍板定音的決定性強權。

2014年4月間全球油價崩跌大勢乍然而起,造成全世界1.9兆石油美元大逆流,撤出歐美及亞洲市場,都回到中東產油國手上,在2015一開年就給予全球金融經濟社會一場驚天大地震,同時也開啟了「石油人民幣」時代的提前到臨。

面對國際油價暴跌及美元走強,給美元計價的石油等大宗商品施加了重挫壓力,嚴重影響新興市場經濟的債券品質,尤其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收入,在短短半年內銳減3,160億美元,立使流入全球金融市場的「石油美元」為之枯竭。2014年第四季起,能源出口國家十八年來首次將其「石油美元」大量撤出全球市場,光是單季淨撤資額即已高達80億美元。

「石油美元」(Petro-dollar)乃指1970年代中期OPEC國家受惠於油價倍增所提高的石油收入,扣除本國經濟支出後的盈餘資金,成為一種國際市場上高度流動性資金,大量投放在歐洲貨幣市場,成為歐洲美元的組成部分,並成為美國紐約市場上最活躍的國際資金,在1990年代之後,大量阿拉伯石油美元則轉向流入東京市場和新加坡亞洲美元市場,進行存放和投資,大大扭變了新興亞洲金融市場生態。2006年石油美元最活躍的高峰時刻,每年石油出口資本高達5,110億美元,其中98%,即超過5,000億美元,都進入金融市場,改寫了全球匯市、股市及債市的新版圖。

「石油人民幣」的崛起,完全填補石油美元逆流回轉到中東世界的「騰空位置」。亦即,過去石油美元對歐美市場乃至亞洲市場的影響地位,即將由「石油人民幣」絕大部分予以取代。以至產油中心的GCC海灣國家,早已採取措施減少對美元的依賴,2014年首由卡達同意中國成為用人民幣結算的原油交易的第一個中心;2015年12月,阿酋聯和中國達成人民幣互換協議;2016年1月,印度和伊朗同意以本幣作為原油銷售的結算貨幣;世界產油大國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更明目張膽「去美元化」:2013年,俄羅斯同意向中國提供2700億美元原油供應協議,並直接用本幣結算,2015年年底俄羅斯更將人民幣納為重要儲備貨幣。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