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執政時期,在總統府的「國家統一委員會」擔任長達12年幕僚的張榮豐,接受自由亞洲電台專訪,談到李登輝時期,臺灣內部的統獨爭議很大,當時出現一種亂象是「兩岸之間密使滿街走」。前總統李登輝執政時期的幕僚張榮豐,7月28日於臉書發表題為《1990年代的總統府》的貼文,透露30年前的總統府,除了用人、公文、書信用語有著濃濃的蔣家威權遺跡外,到處可以看到威權體制的影子。 他說暮然回首,才感覺臺灣民主化其實已經走得滿遠了!
張榮豐1988年被總統府招募為幕僚團大陸小組成員,進入總統府「國家統一委員會」,擔任長達12年的總統幕僚。張榮豐得知李登輝過世並於當晚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幾度哽咽,談到當年兩岸之間「密使」奔走,許多人以魯仲連或季辛吉(Henry Kissinger)自居,李登輝因此以「有條件、有階段,沒有時程表」的《國家統一綱領》,為兩岸之間建立一道防火牆,以落實「不爭論統獨、全力推行民主改革」的策略。
記者: 您認為李登輝最大的貢獻是什麼?
張榮豐: 就是把臺灣民主化。 九零年時我剛進入總統府,當時總統府跟皇帝一樣(充滿威權體制),在那種環境下,我們在整個風雨飄搖中,去完成那個民主改革,我覺得那是他的最大的貢獻。 我現在沒有心情談,對不起。
1990年代的總統府 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總統驟逝,李登輝先生以副總統繼任第七任總統,從此開啟了近十二年的李登輝時代。 1988年9月,由張京育先生組建的總統幕僚團開始運作,我被招募為大陸小組成員。1990年在赴史丹佛大學擔任博士...
由張榮豐發佈於 2020年7月28日 星期二
記者: 為什麼要制定《國家統一綱領》? 為什麼會成立國統會幕僚小組辦公室?
張榮豐: 因為他不想浪費時間在統獨之爭,他希望把全部力量用於做臺灣的民主改革,在當時的環境下,只有用國統綱領當作防火牆,來隔絕統獨的爭論,全力進行民主改革,他主要的戰略布署是這樣。
記者: 為什麼說防火牆? 當時兩岸處於什麼樣的情況需要防火牆?
張榮豐: 因為他當時要做國會改革,一定要把動員戡亂體制終止,一旦終止,兩岸就洞開,國內(臺灣)本來就有統獨之爭,他用國統綱領來讓大家覺得他至少是主張統一,不過是有條件的階段,沒有時程表,也就是(統一)不會排到日程上 ,來隔絕掉統獨爭論,才有時間去做民主改革。
張榮豐: 九零年代「兩岸之間密使滿街走」
記者: 當時臺灣的統獨爭議很大,當時出現一種亂象、您說過是「兩岸之間密使滿街走」?
張榮豐: 自封為密使,很多人自己熱心地跑到北京去講一堆有的沒有的,很容易造成雙方誤判。
記者: 當時那些密使可能對臺灣政局和兩岸情勢有什麼影響?
張榮豐: 我覺得會讓對岸誤判。
記者: 怎麼說?
張榮豐: 大部分去的都是外省第二代,或者國民黨的外省人,他們給北京很多錯誤的
資訊。
記者: 可能給北京什麼樣的錯誤資訊 ?
張榮豐: 譬如說李登輝搞台獨,其實我們當時根本不處理統獨問題,我們是處理民主化的問題,這些民主化的既得利益受到傷害之後,他們原來在臺灣沒有民主化時是既得利益者,民主化以後他們失去很多特權,他們就用這樣的方式,所以兩岸到現在很多解不開的結,也跟當時埋下很多因素有關。 我今天沒有心情,對不起。
記者: 1992年,總統府資政曾永賢透過關係和大陸總政系統取得聯繫,於8月31日和張榮豐銜命由臺灣前往香港,在香港過一夜後,隔天搭船赴澳門,過拱北關後進入珠海,總政聯絡部長葉選寧派員在關口接待。 9月2日飛抵北京住進中苑賓館的「聽雨軒」,當天深夜,化名岳楓的葉選寧和曾永賢和張榮豐談了三個多小時。 請問那一次的任務目的是什麼?
張榮豐: 建立一個私下溝通的管道。
記者: 這個溝通的管道,大陸方面是什麼人?
張榮豐: 楊尚昆底下的,當時楊尚昆是中共對台工作小組的組長,他指定了葉選寧,就是葉劍英的兒子,跟我們做對口。
記者: 當時的溝通管道建立起來了?
張榮豐: 對,一直到兩千年才斷掉。
記者: 那樣溝通渠道發揮了什麼作用?
張榮豐: 減少了很多誤判,彼此能互相查證。
記者: 後來溝通渠道為什麼斷掉?
張榮豐: 兩千年政黨輪替,我們的任務結束,新的政府有新的想法。
記者: 您認為李登輝對中國大陸政策是怎麼樣的?
張榮豐: 是希望用對話來穩定敵對的關係,不要引起激烈的衝突,爭取時間推進臺灣的民主化。
記者: 是通過私下的對話。
張榮豐: 但是隨著民主化的過程,我們把這個管道制度化,並接受民意的監督,就是後來的海基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