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觀點》冰封下的通氣管 「陸」地求生的台商組織

2020-08-24 05:40

? 人氣

其主要功能有三,一是作為台商與地方政府溝通的橋梁,反映台商意見,維護其合法權益;二是從事公益,如敬老救濟、興建希望小學等;三是促進兩岸交流,舉辦各項活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本刊透過公開資訊與電話訪問,分析全大陸152家台協的成立時間、會員數、現任會長產業類別等數據,發現包括企業成員與個人成員在內,152家台協至少有24,000個會員,其中,東莞、上海、廣州、崑山、深圳、廈門、蘇州等台協會員數逾千。

在地域分佈上,除了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之外,所有省級地區都有台協蹤跡。數量最多的前三大省市為廣東22家、江蘇20家、山東16家。

而從台協在不同階段的成立數量來看,1990年代是珠三角地區如雨後春筍,此時以中小傳產台商為主。1995年開始則是江蘇等長三角地區增速最快,多為資通訊電子產業。2005年之後為華北與中西部並起,原因是大陸內需市場快速發展,台商也從製造業分散到服務業。

從圖2來看,在前5個5年,平均都有28家台協成立。到了2015年之後,受到兩岸關係再次趨冷、大陸經濟結構轉型,台商拓展大陸版圖的動力下降,只有11個台協成立,新增數大減。

另一方面,從152位台協會長所屬產業來看,有82位從事石化、紡織、機械、食品等傳統產業;47位從事房地產、教育、觀光、金融等服務業;18位從事電子、環保、太陽能等新興製造業;僅有5位從事農業。

針對台協會長多為中型傳產,有台商認為,大企業本身就受到政府重視,對於台協平台也就不那麼在意。也有台商表示,也更因主要是中小企業主,捐錢、捐時間,可以自己講了算,所以在台協比較活躍。

台企聯溝通中央與地方

在地方性台協之外,2007年4月16日大陸還成立了「台企聯」(全稱為「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是各地台協組成的聯合性、非營利性社會團體,扮演聯合各地台協與大陸中央部門溝通的平台。

目前台企聯的會員已增至近300家,除了152家台協的會長,還有企業會員以及少部分榮譽會長等。目前內部劃分為北京、上海、廣東等11大區,由常務副會長統籌。並設有台商服務、青年、婦女、轉型升級、兩岸交流、一帶一路、社會公益、金融等13個工作委員會。

探尋台企聯的成立緣起,參與籌備的榮譽會長丁鯤華對本刊表示,這是台商爭取的,尤其是廣東台商。當時的東莞會長張漢文認為,包括海關稅則、勞保、人身安全等問題,不是當地政府能夠解決的,大陸中央也不會因為一個地方商會的建議就修正,所以必須成立一個全國性組織。後來,台商也說服了國台辦。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