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觀點》冰封下的通氣管 「陸」地求生的台商組織

2020-08-24 05:40

? 人氣

兩岸官方近年來中斷協商對話,由台商組成的民間組織「台協」與「台企聯」成為關鍵橋梁。圖為台商會長徐正文(右三)與武漢封城受困家屬代表1日出席滯留湖北台灣三佰同胞要求回家及提供生活物資事由記者會,並與家人視訊。(資料照,簡必丞攝)

兩岸官方近年來中斷協商對話,由台商組成的民間組織「台協」與「台企聯」成為關鍵橋梁。圖為台商會長徐正文(右三)與武漢封城受困家屬代表1日出席滯留湖北台灣三佰同胞要求回家及提供生活物資事由記者會,並與家人視訊。(資料照,簡必丞攝)

隨著2016年蔡英文上台,缺乏共同政治基礎的兩岸官方中斷協商對話,陸委會與國台辦、海基會與海協會的互動,只剩下口水互噴與傳真機收發。而當台人在大陸遇到緊急危難時,出面協助的往往是「台協」與「台企聯」,例如包機協商、在疫情期間千里送藥等。但在兩岸對立現狀下,台灣社會對大陸台商組織的印象依舊模糊,毀譽參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六四之後  官民合意共推台協

台協是「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的簡稱,其誕生與全球化、台灣解嚴、大陸改革開放的台商西進潮有關。1987年,台灣解除戒嚴和外匯管制,並開放赴陸探親,兩岸經濟關係迅速升溫。大陸國務院隔年6月順勢公佈《關於鼓勵台灣同胞投資的規定》,為台商赴陸投資提供了法律保障與政策條件。

即使1989年發生六四事件,台商也未停下赴陸投資的腳步。台灣官方於1990年1月正式開放台商有條件間接對大陸投資,形成台商西進投資的第一波熱潮。台協此時應運而生,眾所周知,第一家台協是1990年3月成立的「北京台協」,但它並非是第一家「籌備」的台協。

曾任深圳台協籌備組秘書長的九江台協會長蔡正富接受本刊訪問時表示,六四事件後,人心惶惶,不少外資撤退,當時深圳台辦就找還在當地的十幾名台商座談,詢問:「想不想成立台協?」

事實上,大陸國務院《關於鼓勵台灣同胞投資的規定》已提及允許台商申請成立台商協會。蔡正富說,此時又問,應該就是為了「安台商的心」。而當時在座台商異口同聲說好,台辦就找有商會經驗的他與另一位台商呂勝瑞負責籌辦,一同起草大陸第一個台商協會組織章程。

但此時出現一段插曲,國台辦接到消息後說「深圳特區可以摸索成立,但北京必須先成立」,所以後來兩人先跑到北京協助籌辦。「因此深圳是第一家籌組、第二家成立的台協」。

談及台協成立究竟是官方先建議,還是台商主動提及,蔡正富說:「當時台商都害怕大陸無法堅持改革開放,誰敢呀?」不過後來台商希望能有組織,來維護自身權益,地方政府也樂於「以商引商」,雙方都有意願,加速各地台協的成立,也穩固了台商留在大陸發展的信心。

大陸全國台企聯常務副會長、前東莞台協會長翟所領也表示,台協成立的首要目的就是拓展人脈、相互幫助,且便於與官方互動。畢竟台商離鄉背井,人多力量大。

組織遍佈大陸  近五年增速大減

根據大陸相關法規,台協是自願結成的、非營利性的民間社團組織(社會團體)。但最特別的是,台協是唯一台灣人在大陸合法成立的民間團體,企業會員必須是台資,個人會員須有台胞證,這意味著,他們都有台灣戶籍。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