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販運的預防方面,報告特別關注外籍漁工。台灣籍漁船或台灣的船公司在遠洋漁船上虐待外籍漁工的問題,長期被國際詬病,美國國務院今年將「打擊人口販運、終止現代奴役英雄獎」頒贈給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的秘書長兼創辦人李麗華,肯定她把數百件涉及剝削、虐待漁工和酬勞過低的案例造冊,讓漁工被剝削的情形獲得重視。
報告指出,受雇於境外的外籍漁工沒有受台灣的《勞動基準法》保護,大部分台灣的外籍漁工來自中國、印尼、菲律賓和越南,他們的工時長、長期受虐、低薪、缺乏食物、甚至沒有領到薪水,再再顯示他們都是人口販運的被害者。
政府單位責任劃分問題 阻礙保障外籍漁工
根據台灣的規定,境外漁工歸漁業署管理,而非勞動部,移工團體多次陳情,希望讓境外漁工納入《勞動基準法》,但未獲得政府回應。李麗華獲獎後對媒體表示,希望政治人物不要將《勞動基準法》視為本國勞工的特權,並再度提出保護外籍漁工法令難以落實的問題。而報告也指出,漁業署與勞動部的責任劃分問題,使得台灣依法令監督外籍漁工處境及防制販運漁工的努力,受到阻礙。
對於外籍漁工問題,報告提出2點明確建議:1. 使用新建立的程序積極調查並起訴涉嫌在遠洋漁船上虐待或販運漁工的台灣船公司或台灣籍漁船。2. 清楚界定監管台灣籍漁船的政府機構之角色和權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