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冷戰」與「美蘇舊冷戰」比一比:川普跟習近平是制度之爭,還是兩國在搶當霸主?

2020-08-04 20:10

? 人氣

最近美國負責經濟增長,能源和環境的副國務卿克拉奇(Keith Krach)在國會發言說:「民主十國的目的是保護戰略資產,在聯合研究和投資甄別方面採取進攻態勢,最好的防禦就是有力的進攻」。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據解釋,所謂「十國集團」就是包括印度,韓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法國,英國和德國在內的十大民主和自由市場國家互相協調,對付中國主導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中國不同蘇聯?

更多評論認為, 中國與當年的蘇聯還是有很多本質區別的,因此不大認同採用冷戰手段對付前者的理念。

《金融時報》的政治評論員說,雖然中國有雄心勃勃的地區目標,甚至長期的全球目標,但並沒有像當初的蘇聯那樣希望在全球範圍內摧毀資本主義,即肯楠電報描述的蘇聯擴張目標。

評論認為, 當初蘇聯的目標是要改變世界,通過同志式的伙伴關係,建立同盟,尋找代理人在全世界成立共產黨組織。而中國是通過「勢力範圍」影響世界。因此《金融時報》評論認為,龐畢歐所說的「中國共產主義建立全球霸權」並不符合現實。

新加坡前外交官,國際問題學者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 最近舉例說明了中國的「勢力範圍」與武力擴張的區別。他說,美國在亞太的5個盟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菲律賓和泰國,同中國的經貿聯繫都超過同美國的比重。

馬凱碩最近在同澳大利亞獨立研究中心史威哲(Tom Switzer)的訪談中說,中國在10-20年前就預料到中國崛起會遇到美國圍堵的問題,因此「並沒有走類似當初蘇聯靠硬實力擴張的老路」。

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說美國在亞太的5個盟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菲律賓和泰國,他們同中國的經貿聯繫都超過同美國的比重
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說美國在亞太的5個盟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菲律賓和泰國,他們同中國的經貿聯繫都超過同美國的比重

共贏或零和博弈?

斯蒂芬斯分析認為,中國有咄咄逼人的政策,如在南海擴島和軍事化,中國還希望把美國勢力推出西太平洋,在東亞建立主宰。另外中國可能還有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的最強大的國家的長期目標。

但他同時認為,美國仍然可以在共存的框架中同中國打交道,這不妨礙西方在人權問題上批評中國,對中國咄咄逼人的政策加以遏制,捍衛自己的價值和利益。

1946年喬治・肯楠在長篇電文最後對美國決策者提出警示,「畢竟,在應對蘇聯共產主義挑戰中最大的危險,是我們讓自己變成了我們所需要應對者那樣」。

斯蒂芬斯說,這句話就像是針對川普政府寫的。他說川普和龐畢歐顯然忽視了肯楠電報最重要的建議,即不要挑釁或發起戰爭,而是要「確保我們自己的社會健康和活力」。

當然,也有學者和分析人吧美中關係未來看為一場「零和遊戲」。

美國政治學者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就持這種看法。他把中國崛起過程中的美中對抗看作零和博弈。這位提出「進攻性現實主義」的學者在同史威哲的訪談中說,美國決不會允許一個強權(蘇聯和俄羅斯)主宰歐洲,也不許一個強權(中國)主宰亞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