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5年立法院內立法委員規模減半;「縮『小』」為113席次,且選舉方式變成『小』選區之後,代表性「反增」的立法委員影響力驟然膨脹。加上稍早1990年代末期的廢省及稍後2010年代的六都地方基層民意代表陸續減列(例如台北縣市民代表),現今立委的權力和民眾服務事項之大之廣,與上個世紀的立委權限,可說不能同日而語。若以此來立論,這次被檢調抓到跨藍綠黨派的多位立法委員賄絡「現行犯」之所以會如此囂張,主因之一就是這個「因為精簡,造成權力擴張」的後遺症。更簡單地說,這次索賄案起因,就是立院精簡後,沒配套措施下,以致過於無限上綱的行政機關制約權。
這種因為「小」,而變成「大」的現況,到底誇張到甚麼情況呢?只以這次捲入的(遭施壓)經濟部為範圍,也光從年度預算法定三讀部分來舉例,可被有心立委或國會助理們趁機要脅的機會就數都數不清。從經濟部部內預算草案送審、經濟委員會內書面報告、會內口頭報告、預算提案刪減、提案凍結、刪除案應對案、凍結案應對案、經濟部所屬國營企業預算送審、各企業單位相關會內書面報告、...,算一算,可達百次以上的每次預算會議及程序,都可藉故針對經濟部所轄的不從官員刁難。
「幹嘛要花這麼多銀兩來研究開發這風力太陽能發電技術?」
「幹嘛要儲存這麼多個新型球塞開關,按照往年數量買就對了嘛!」
諷刺的是,這些動口刪或動手減預算的某些明星級立法委員或相關國會助理,因為「看緊民眾荷包」的謬誤及理盲,還常被輿論或媒體視為英雄。殊不知,被刪或被凍結;大至撥至臺電公司環保光電發展研發預算、小至發給自來水公司水閥設備零件預算,都可能會因為預算不足造成國家行政運作的困窘與實質損失。而這些不考量整體國家發展,預算遭刪的不堪臺下真相,極可能是與被刪預算完全無關的其他經濟部主政業務(如:SOGO條文案)不聽不從過往。
沒錯!因為立院委員編制規模變小,賦予預算審查、增訂條文...等權力的每位立委,不管哪個黨派的哪位立委,幾乎都成了關鍵少數。於是在寬鬆「無對價沒貪汙」的代議士低標準下,難以制衡的絕對權力,終於無意外地造成了這回賄案表徵出來的絕對腐敗。
雖然,這次檢調及司法單位寧願背上干預民意惡名,破天荒地在國會會期外,趁司法免責權保護傘尚未張開前,破天荒逮押幾位涉賄立委。但這種點放式查案,恐還是無法對權力已可遮天的部分無良立委們產生嚇阻作用。對此,基於第四權現行監督盲點,想很誠懇地建議:不管傳統,還是新興;不管有組織性的國會監督團體,還是沒組織性的網路社群和各階層網民,都應摒除「砍預算、修法條、罵官員立委就按讚」,「認真無成見審視預算、保持對等同理心的立委就說爛」的不公不義成見。也很希望執行第四監督權的這些團體或這些人,起碼在盲目評斷是非曲直前,先把立法委員「勤於」問政內容多看幾眼。
最後想講的是:不可否認,長期受制「藍綠高於一切」思維的臺灣民眾,面對此次立委收賄現行犯疑雲,仍普遍有出自意識形態作祟的護短心態。不管反台獨,還是主張台灣(國)自主的被押被訴立委,此時都蠻荒謬地被支持者「遺忘」原本政治主張。不過,再怎樣不辨是非,也該認清「執政獨大」及「昏庸在野無能制衡」的現今政治氛圍中,過於集中少數人的立法權,已呈現張牙舞爪的貪腐共犯結構。若全國民眾針對這件弊案,只像綠營名嘴媒體類似「蔡英文不接蘇震清手機」忙切割或像藍營政黨人士「2比3」忙著感覺良好,都會讓冰山一角下的代議士可能腐化現況,在未來無邊無盡地;持續反噬著民主體制與法治精神。
*作者為基層公務員,曾任機關刊物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