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類觀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國政府發動對華科技戰的真實意圖,就是要把全球互聯網企業之間的商業競爭扭曲為政治話題,上升為國家意志,進而變成地緣爭霸的又一處戰場。對於中國互聯網行業來說,正常的產業競爭正在被迫演變為民族問題,要想打破美國的瘋狂「圍剿」,頑強生存下來並獲得最終勝利,就必須加大開放力度。一是對外開放。對企業來說,中國的市場規模是一個很大優勢,但要避免陷入「加拉巴哥群島症候群」的孤立進化狀態,要通過不斷引進人才和培養人才,從新技術研發、新商業模式拓展等方面獲取動力。政府要放管結合,放活不放任、管好不管死,不斷優化有利於促進企業自主可控技術進步和產品國際化的政策環境,修訂完善相關法規,出台具體舉措幫助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空間,創新運營架構和監管辦法,以適應不同生態環境。
二是要對內開放。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團結是應對美國全面「圍剿」的重要路徑。美國持續用法律禁令迫使美國企業與中國「脫鉤」,中國企業只有團結起來,彼此相互開放,才能利用全球產業鏈的雙向傳導、技術與市場的相互作用來影響美國合作方,並在減少正面壓力的同時,撬動上下游非美國企業參與,從而謀取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政府部門要轉變服務方式,在知識產權、資金、人才等領域更好地發揮聯絡、協調和服務功能,實現要素市場的優化配置,以我國的制度優勢激發國內企業相互開放、合作共享的群體效應。
除了強化對外、對內開放以抗衡美國的「圍剿」外,中國互聯網企業還應「跳出美國應對美國」。要利用互聯網行業自由開放的本質特徵,鞏固拓展與歐洲國家和日韓等國的合作,彌補我國企業在該領域的技術和商業運作短板。同時,還可以對非洲、拉美、東南亞等互聯網欠發達地區開展帶有援助性的合作,培育對華友好的新市場。
註釋:
[1]指在孤立的環境下,獨自進行「最適化」,而喪失和區域外的互換性,面對來自外部(外國)適應性和生存能力高(低價格)的品種(製品、技術),最終陷入被淘汰的危險。日本的手機產業是代表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