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互相』算什麼東西,柯文哲對兩岸政治還是膚淺的」
舉例言,陸方始終以「九二共識」作為兩岸的「政治基礎」,柯文哲也在2015年提出「一五新觀點」,內含有「五個互相」,即「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互相體諒」,柯嘗試以此作為「政治論述」來對應於陸方,但深研兩岸關係的學者就私下明白表示,「帶有『五個互相』的內容算什麼『一五新觀點』?根本沒有什麼內容!『互相』算什麼東西?你五個互相,我六個、七個都可以有」,並不避諱直言,「他對兩岸政治還是比較膚淺的」。
柯文哲幕僚則解析,柯過去是醫生,去過大陸18次,雖比一般人更常接觸對岸,但往往只有個人的「經驗談」,對兩岸的「結構性思考」可說一知半解,也無系統性思維,是這2年多當市長後,才開始接觸與思考,並漸漸發展出自己的兩岸「原則性」想法,如增加善意、五個互相等,距離真正的屬於他個人的「兩岸論述」仍有很大的距離,此外,由於柯是一位習慣「做中學」的人,如果明年辦論壇前,柯又有新的體悟,確實有可能提出第六個、第七個互相,但這些都並非嚴謹且真正意義上的「兩岸論述」,更不可能長期靠這些遊走兩岸。
而所謂兩岸論述,指的是一套回答「我是誰?」、「你是誰?」以及「我們是什麼關係?」的問題。兩岸幕僚表示,以柯的見識,確實還沒有足夠的能量產出論述,不過,柯文哲個人對「哲學性思維」是感興趣的,也會運用時間閱讀兩岸書籍,並自己尋找中國大陸學者的期刊論文閱讀,這一點,從柯在雙城論壇會場,與中國大陸學者交流對談,直言自己認識在座的陸方學者,並看過他們的文章,即可證實。
親美友中並非隨便說說 張榮豐、邱佩琳是兩岸策士
此外,近柯人士也表示,柯文哲除關心兩岸關係,也開始思考中國大陸的崛起、在世界的地位,以及在台灣角色問題,並會與身邊人討論到「中國霸權」議題,對於在書中閱讀到的兩岸相關內容,也會提出個人贊成與反對理由,而日前在市議會,柯文哲在議員的詢問下,提出的「親美友中」並非隨口說出,是他思考後的結果。因此,可以說,柯文哲眼下的兩岸關係認知火候及能量,雖不被兩岸政治專家認為足夠用以處理兩岸關係,但柯卻是異常用功地涉略相關,且持續大躍進。
除了透過自身的閱讀,及與對岸親身接觸來了解兩岸關係,柯文哲也會找專家入府接受他徵詢,如前總統李登輝執政時期,在國安與兩岸都扮演重要角色的幕僚張榮豐,就時常接受柯文哲的兩岸意見徵詢,柯每每掛在嘴上的「先決定目標,再決定手段」,就有來自張榮豐告訴柯的「先畫靶再射箭」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