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論壇效應》大陸學者看柯文哲:「大拼盤式」談話內容,沒有產出「柯P版兩岸論述」

2017-07-09 09:00

? 人氣

兩岸專家看來,至目前為止,台北市長柯文哲(左)的能量還不足以形成一套完整的「兩岸論述」。(資料照,台北市政府提供/影像合成:風傳媒)

兩岸專家看來,至目前為止,台北市長柯文哲(左)的能量還不足以形成一套完整的「兩岸論述」。(資料照,台北市政府提供/影像合成:風傳媒)

台北市長柯文哲自2014年成為素人市長後,凡事以「做中學」作為他獲取經驗及想法的來源,當中,包含身為台灣政治人物都躲不掉的「兩岸關係」。在兩岸雙城論壇之後,細查近2年多來,柯文哲在兩岸功課上的努力不少,除閱讀兩岸書籍、大量中國大陸學者期刊論文、更常找偏藍的兩岸幕僚討論中國的崛起及台灣的相對地位等,對兩岸思考也開始進入過去不曾觸及的「結構性」領域,有意跨足兩岸領域的企圖心可見一斑。不過,就兩岸專家看來,至目前為止,柯的能量還不足以形成一套完整的「兩岸論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柯文哲有企圖心 在兩岸重要扮演角色

柯文哲身為首都市長,於2015年3月成立「大陸事務小組」,當時他對與會的台灣維新基金會學術顧問謝敏捷談到的「九二共識」及「憲法一中」等問題,表現出不解與感到頭痛,甚至對兩岸能互動或不能互動,都不是很清楚,他唯一在會上確定且表達的想法是,他個人想要在兩岸上「突破」,讓與會者認為,柯有企圖心在兩岸議題中扮演重要角色。

台北市長柯文哲、上海市委常委兼統戰部長沙海林22日一同出席雙城論壇歡迎晚宴。(顏麟宇攝)
柯文哲身為首都市長,於2015年3月成立「大陸事務小組」。圖為台北市長柯文哲(右)、上海市委常委兼統戰部長沙海林(左)在2015年雙城論壇。(資料照,顏麟宇攝)

柯文哲進步神速 已知運用陸方語言

經過2015年至今的三屆的雙城論壇後,近柯人士觀察,柯在對陸方官員的互動技巧上進步神速。比較來看,2015年第一次赴上海參加雙城論壇,柯的表情與肢體語言顯得緊張僵硬,但今年,卻似乎習慣了兩岸交流的水溫,甚至在論壇中,不時地流露自信的笑容,不時與上海市長應勇「咬耳朵」,當媒體在上海現場問及他與張志軍的私下會晤相關,柯也一副自在輕鬆樣,讓長期觀察他的人都感驚訝。

2017年7月1日,台北市長柯文哲飛往上海參加雙城論壇,並與上海市長應勇會談,應勇致贈上海市花白玉蘭雕塑品(北市府)
台北市長柯文哲(左)在論壇中,不時地流露自信的笑容,不時與上海市長應勇「咬耳朵」。(資料照,台北市政府提供)

柯文哲在兩岸交流的具體的進步,還包括在雙城論壇致詞的內容上,柯文哲開始捕捉到,要用陸方語言與其溝通的眉角。比方說,講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語言:「兩岸一家親」、「命運共同體」;柯也理解到中國對「基礎性」作用的邏輯,刻意提出「五個互相」,來取代他沒有正面承認的「九二共識」,以此為填補「基礎」的空缺;此外,基於柯對中國歷史的喜愛,還能直陳藍營政治人物都未必說得出的陸方對台文件,《關於台灣同胞赴大陸探親旅遊接待辦法的通知》,及《關於不再追溯去台人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犯罪行為的公告》。這些內容聽在陸方耳裡,相當貼心。

北市「大陸事務小組」 久未開會形同虛設

談及柯文哲對兩岸的認知,不論是中國大陸兩岸專家或柯的兩岸幕僚都認為,柯文哲有在思考,但因「兩岸論述」還是得對兩岸有深度涉獵的人才有能力處理,柯文哲沒有專責的兩岸班底協助,「大陸事務小組」久未開會討論,形同虛設,靠自己東學學、西聽聽的結果,「大拼盤式的」內容充斥在柯的談話中,也顯示柯到目前都還沒有能力產出真正的「柯P版兩岸論述」。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彥喬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