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此次出馬見柯文哲,是否有希望「務實」的柯文哲取代民進黨,成為未來的總統人選?倪永杰認為,柯的政治能量目前仍不足,2024年會不會出來選總統,也是要看他的政治能量如何,以目前看來,他的市政建設不盡如人意,團隊也不強,要看他在兩岸關係上能不能走出一條路,後面的挑戰還是滿多的。
柯文哲「可預測性」非常高 互動進步不少
倪也觀察,柯文哲此次的「可預測性」非常高,該說的、該做的柯都有掌握,互動上也進步不少,不過,柯文哲今年的演講卻沒有2015年致詞來得幽默精彩,柯兩年前表示:「有誰會想到iPhone會改變世界?一年前,又有誰會想到我會擔任台北市長?一個月前,又有誰會相信,我今天會站在這裡與上海的朋友見面?」2017年的柯文哲,多了「務實」的說法,要將「陸生」與「陸配」都當成自己的市民,倪解讀,柯有要說給蔡英文聽的味道。
胡凌煒也分析兩岸現狀,他認為,藍綠對抗是台灣社會的階段性現象,不會永久存在,終究會擺脫對立思維,藍綠解體也是好的現象,要用平和的方式來看待,客觀追求良性互動。他認為,對於柯文哲此行到上海,會否對其2018年的台北市長選舉有助益,還是取決於到時候各方候選人提出的市政建設藍圖,統獨議題會淡化,除非候選人能提出積極的兩岸前景。
胡補充,他第一線觀察柯文哲任內到上海參加的2次雙城論壇,柯文哲在民進黨執政一年後到上海,成為兩岸關係中最大的亮點因素,表示兩邊仍希望和平發展,利用好大陸因素,也可以對台灣有正面發展,反之,大陸亦然。他認為,要持續推展兩岸經濟融合,關注民眾需要,甚至將雙城論壇變成制度化的、不受市長個人因素的常態性論壇,擴及其他縣市,中央政府或許也能從中吸取一些有用的部分來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