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統一台灣的可能性逐漸變小」
《經濟周刊》指出,香港和台灣的情況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因為香港在1997年作為特別行政區被英國歸還給中國,而國民黨在1949年國共內戰戰敗後逃往台灣後,台灣就將自己視為獨立的國家。文章指出:「和平統一台灣一直是北京的一個選項,只是這個選項的可能性逐漸變小。越來越多台灣人在看到香港受到打壓後,更確信北京無法被信任。而北京的耐性也正在減少,因為比起其前任,2016年當選的台灣總統蔡英文對北京較為疏遠。」
文章接著寫道,中國不排除武統,而台灣則以外交方式作為回應,在國際舞台上收獲的關注也逐漸變多,更因為防疫有成令國際刮目相看。「尤其是對美國而言,這個島國是一個讓北京受到世界關注的有利手段。因此美國衛生部長艾薩訪問了台灣。但美國的武裝力量在台灣面臨中國侵略時是否會伸出援手,又是另一個問題。」
經濟界人士則希望兩岸問題不會朝最糟糕的情況發展。《經濟周刊》引述駐台的德國經濟辦事處處長林百科(Axel Limberg)表示:「中國是台灣商品的主要進口國,台灣則是重要雇主,在中國大陸擁有成千上百萬雇員。雙方緊密地互相依賴。」
「我們希望德國更勇敢,更好地利用能發揮的空間」
林百科認為,中國和台灣的衝突如同「起伏的波浪」,商業界並未感到特別擔憂。但他希望德國政府能加強推廣與台灣的生意合作。「我們希望德國更勇敢,更好地利用能發揮的空間。他指出,台灣是德國在亞洲的第五大貿易伙伴,也是高科技據點,其研發領域中對德國企業也非常具吸引力。」
「林百科指出,香港的情況甚至對台灣而言是一個契機。許多曾經居住在香港的人才開始在台灣尋找機會。諷刺的是:香港人如今將這個島國視為安全的避風港,至少在找到下一條出路前是如此。」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