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三炮戰至今超過一甲子,兩岸曾經的浴血衝突,以及隨時可能因對立而擦槍走火的現實,逐漸被政治人物和民眾所忽視。依據中華民意研究協會八月上旬針對兩岸關係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高達79.6%的民眾認為中共不可能犯台,只有11.6%擔心衝突可能發生。美中緊張關係隨著大選逼近不斷升溫,雖然位於兩強衝突的最前線,但是台灣社會對於衝突的心理準備程度,卻反映出從政府到民間,絕大多數國人認定兩岸和平是理所當然的現象。當政治人物都表態自己有捍衛國家的決心,透過對美軍購的持續加碼,強調台灣的硬體國防戰力不容敵人進犯,可是卻忽略了真正的戰力,其實是全民的防衛意志。捫心自問,台灣社會對突發的軍事衝突做好準備了嗎?
軍事上,美國喬治梅森大學戰略學者亨澤克(Michael Hunzeker)和同仁,近期在美國「防務一號」期刊上撰文,直接點出台灣在軍事準備上的不足。從軍購案所採購的先進武器不符合台灣的防衛需求,到後備戰力的訓練素質與數量堪慮,都顯示了面對臺海潛在的軍事衝突,兩岸的戰力不對稱,恐怕不在於武器裝備的差距,而是全民對衝突準備的認知,完全無法和對岸因為國族主義高漲,產生收復台灣的決心相抗衡。
川普於2019年決定授予台灣總價值達一○七點二億美元的軍購,其中包含八十億美元的F-16V戰鬥機、二億五千萬美元的刺針防空飛彈,外加總價高達廿億美元的M1A2T艾布蘭戰車。然而,台灣真的需要這些造價昂貴的武器嗎?媒體評論者格里爾(Tanner Greer)就曾在知名期刊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上發聲,認為重裝戰車在台灣找不到足夠的掩蔽,面對空曠且地形相對低漥的西部海岸,反而可能成為敵方空軍的移動活靶。觀察家們不約而同認為,放棄購買昂貴的武器,轉向發展非對稱國防與充實全民後備戰力才能符合需求。
其實明眼人都知道,美國挺台並非是無條件的協防台灣。相反地,美方多次在公開場合建議台灣,必須有自主抵抗的戰力,才可能抵抗排山倒海的攻擊。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James Moriarty)於2018年台美國防工業研討會和2019年訪問台灣,也曾力倡蔡英文政府必須正視台灣後備軍力訓練與預算的問題。此外,多位美方智庫學者更建議台灣必須組織後備軍人,成立類似於東歐愛沙尼亞,立陶宛和波蘭的「領土防衛隊」機制,來面對強鄰的威脅。在蔡英文政府的抗中政策下,台灣沒有理由不正視這個深化國防與軍民合一的構想。
外交上,從民進黨政府執政以來,採取聯美制中政策,確實大幅拉近與美國的關係,但是想靠親美來提升國際能見度,要不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對中國普遍產生反感,恐怕就算川普再怎麼挺台灣,也很難引起共鳴。最讓人擔憂的,是川普將個人政治地位優先於國家利益,強化對台安全承諾,目標很明顯是想利用反中政策拉抬自身聲望.台灣若一昧跟隨川普腳步,忽視美國傳統外交與對中政策,難保台灣這顆「棋子」不會變成「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