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國安爭議應回歸到國家利益的基本點上

2020-08-26 07:00

? 人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蔡英文總統說:「別以為卑躬屈膝就能換來和平」。這句話沒有說錯,馬總統八年執政在大陸政策和外交取得的成果,確實沒有一件是因「卑躬屈膝」而換來的。以大陸政策為例,兩岸簽署的23項協議包括ECFA在內,都是在「九二共識」的「創造性模糊」下,經由雙方不斷協商而得來的。同樣地,根據「九二共識」所建立的兩岸政治互信基礎,臺灣才能免於受到對岸的刻意干擾,獲得參與國際社會活動的許多機會。舉例而言,臺灣能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而蔡政府在對岸祭出聯合國2758號決議案後,連在「一中」名下都無法與會。我說明這點的目的,是希望臺灣內部能擺脫政黨惡鬥的心態,多給對方的努力一點掌聲;在對方面臨困難時,多釋出一些「同情的理解」。

我相信馬總統「首戰即終戰」的說法,是基於「料敵從寬」的考量,強調的是要如何「避戰」。長期以來,臺海和南海就被視為亞太地區的兩個可能戰爭爆炸點,尤其是當中美緊張關係加劇時,臺灣確實有被捲進戰爭的可能。「覆巢之下無完卵」,沒有人希望看到臺灣成為戰場。中共官媒《環球時報》立場屬強硬「鷹派」,但日前卻表態強調臺美中三方都不要開「第一槍」,這說明北京當局此刻也有「避戰」的不得已考量。

臺灣當然不會開「第一槍」,但認為臺海一旦有事,美國不會出手,而且出手必敗的說法,恐怕也太過主觀。美國會不會出兵有它自身的利益考量,至於中美開戰的結果美方是勝是敗,則必須經過一番精細的估算,連中共的戰略專家都自認沒有必勝的把握。但無論如何,我認為美國曾經為它的利益「背棄」臺灣,也會為它的利益協助臺灣。

中共中央電視台(CCTV)《今日環球》節目引用蘇起的說法認為:「臺灣的安全繫於中國大陸一念之間」,顯示日前朝野這一波內鬥已產生了「外溢效應」,這是我最擔心的地方。我認為「法理臺獨」、「中共不放棄武力犯臺」,以及「臺灣參加美國的反中軍事同盟」,都會讓臺灣不安全,蔡總統應有智慧避開這些可能讓臺灣陷入戰爭的危險因素。

臺灣安全不能由對岸的「一念之間」來決定。事實上,馬總統和蔡總統都曾提出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規劃,其中有許多異曲同工之處。我總覺得「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的說法有其道理。維護國家安全的關鍵,還是有賴臺灣內部的共體時艱和精誠團結。

從冷戰時期開始,我就對新加坡的「生存政治」感到興趣,想要了解這個處在印尼及馬來西亞兩個伊斯蘭教大國之間、又被當時美蘇兩強視為兵家必爭之地,並以華人社會為主的小國家,是如何應對安全的挑戰,又如何在東南亞地區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我的研究心得總結起來,就是「包容」兩個字,這是中國儒家「和合」哲學發揮到一個最高的境界,值得臺灣政治人物細加品嚼。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遠景基金會首席顧問。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