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大多數的美國高校機構新學期幾乎都將透過線上的方式來教授課程,部分教授中國相關課程的學者擔憂,這種上課模式可能會增加部分老師與學生成為《港區國安法》打壓目標的風險 。您認為教授中國相關課程學者的擔憂主要包含哪些方面?
錢喜娜 (Sheena Greitens):過去幾個月,美國高等教育機構因新冠疫情都被迫將課程轉為線上進行,而自從七月中國政府在香港施行《港區國安法》後,許多教授中國相關課程的學者目前都面臨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在適應線上課程與國安法的同時,確保學生的安全與隱私權,以及學術自由不會受到影響。
雖然學者無法清楚了解哪些課程內容可能被中國當局視為顛覆中國政權,但從國安法的法條定義上來看,該法所打壓的目標範圍似乎很廣。這表示,大部分與中國政治丶社會學或法律相關的課程,某種程度上一定會包含違反國安法的內容。
在線上進行教學代表非修該堂課的學生或外人,也能輕易的觀看上課內容,甚至將課程內容錄下來並與他人分享。這些可能性進一步提升線上教學的風險,因為中國政府官員可能運用這些教學內容,來決定透過特定方式對特定人士施壓。
德國之聲:普林斯頓大學政治系的助理教授楚克斯(Rory Truex)與其他數名教授中國相關課程的學者在上周《華爾街日報》發布的一篇報導中,分享了一些能降低國安法對學生造成威脅的方法。您認為學者在考量這些做法的同時,該如何做才能防止自我審查的情形發生?
錢喜娜:教授能透過不同的策略來降低國安法對學生帶來的風險,並同時保障學術自由不受影響。楚克斯與其他學者在亞洲協會的網路平台《中參館》發表了一些想法,包含在學期開始前,寄信提醒修課的學生他們可能面臨的風險,學校也不該預設每堂線上課程都需要錄影存擋。
此外,學校也應該授權教授根據課程內容的風險,來編制課程的教學大綱,並自行決定哪些課程內容適合放上網。教授與學校也該讓學生能評估參與特定課堂討論,是否會對他們的安全造成影響,並在他們決定不參與課堂討論時,免受責罰。
我們必須明白的是,沒有任何一名在美國大學任教的教授,能完全消除國安法對中國相關課程帶來的風險,因為本質上來說,這些風險源自於中國政府所推行的國安法,以及中國政府亟欲將該法的效力拓展至境外。
德國之聲:您幾年前曾做過一項研究調查,顯示教授中國相關課程的學者,往往得自己去面對教授敏感議題所帶來的挑戰或風險。您認為高等教育機構該怎麼做才能確保他們有提供自家學者足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