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工設計、媒體公關等技術型能力,任何人皆可透過學習而熟稔,且若於短期中有大量之人力需求,將業務外包於行銷公關顧問公司(易言之,他人也可做,甚至做得更好),絕對不是問題,但議題論述或獨立思辨等「思想型能力」,雖可透過培訓、學習而逐步掌握,但因每人之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生活環境、所處之社群、議題熟稔程度迥異,故可能有掌握領域、程度之不同,絕非他人所可替代,此外,此些能力亦係於政治界發展之重要存立基礎,具備良好之議題論述能力,方可於蒐集多方意見、完整了解其中所涉之領域知識後,完整地向人民交代議題之現況或代表人民完整陳述意見,而具備良好之獨立思辨能力,方可於公共議題不斷推陳出新之現下,不受特定利益團體或代表之意見影響,自主思考出議題之困境或可能解方,並形成自身之論述;要求人才具備此些能力,方才係一政黨培育未來政治菁英之上上之策。
筆者認為,國民黨青年團舉辦之該計畫,有本末倒置之情形;此計畫應以議題辯論、思考鍛鍊等相關課程為主軸,並透過該些課程之進行,逐步反思國民黨目前之困境、優勢、機會及未來願景,甚至可於共同找尋未來發展之可能方向或期許時,培養學員對黨之認同,並形成對黨之向心力,爾後進入各地選舉辦公室後,再來慢慢養成媒體公關或美工設計等實務型能力,亦不嫌晚;但該計畫卻本末倒置,以實務型能力為培訓重點,而將思辨或論述能力棄之於不顧,實為可惜。
且筆者觀察計畫之實施現場,現場之學員無不充滿對政治之狂熱感,但其(政治狂熱感)之所發,觀現場學員之言行(筆者舉例:許多學員皆謂欲為人民發聲,但到底發什麼聲?為那方人民?皆說不出所以然),似皆僅限於累積經歷、找尋工作之勢利角度,而非出於代人民發想、解決社會問題為前提之貢獻角度,此亦非常危險,日後若其成為政治人物或領袖,因其首重自身之權力與位階,而非人民之權利與利益,容易成為隨波逐流之牆頭草或不知民間疾苦之「現代晉惠帝」。
問題二:國民黨之人才來源
除培訓計劃本身之問題,國民黨之人才來源亦有問題;綜觀時下之國民黨籍行政首長及民意代表,幾皆係家族中已有政治人脈而投身政界(似世襲之該念),抑或已係社會上之特定領域專家或特定利益代表,因認同國民黨之部分理念,而「中途出家」或受藍營徵召,投身於選舉、政界,少有從青年或學生時代,即加入國民黨之體系、參與黨內培訓之淬鍊(例如:曾為某立委之國會助理、選舉辦公室之發言人或參與培訓計畫等等),爾後投入選舉的,易言之,國民黨的「訓」與「用」並未接軌,此可能可歸咎於下列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