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股價為何從499變125?「股票分割」與「配股」哪裡不同?2個關鍵問題報你知

2020-08-31 14:42

? 人氣

蘋果股價持續上揚,近日公司再次祭出分割,增加市場流動性。(圖/取自APPLE官網)

蘋果股價持續上揚,近日公司再次祭出分割,增加市場流動性。(圖/取自APPLE官網)

你應該知道的是:全球市值之王的個股-蘋果,31日將執行掛牌以來第5次分割,以利市場增加交易流動性。台股沒有股票分割、合併制度,獨特的配股方式雖會增加股本、稀釋EPS,但參照配股、配息額度,多少可揣摩經營者對中長線盈餘發展的心態。

今晚美股開盤後,眾人將會看到蘋果(Apple)股價大幅縮水,讀者不必太過緊張,因為股票分拆就是股數增加,市值總額不變,讓股價更親民,小資族「上車」門檻更低。但對投資人有什麼影響呢?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蘋果、特斯拉(Tesla)近日完成股票分拆計畫,蘋果將股票一分為四,特斯拉則是一分為五,也就意味著每1股將額外配發3股及4股。相對的,兩家股價也將分別減少75%、80%,今(31)日開盤起,便將以新價位開始交易。

以蘋果上週五收盤價499.23美元計算,預估今日開盤為124.81美元;特斯拉上週五收盤價為2,213.40美元,預估今日開盤為442.68美元。

股票分拆是什麼?

股票分拆在國際資本市場上並不罕見,至少蘋果在此之前已分拆過4次,連同31日開盤的第5次計算,最初的1股蘋果如今已經增為224股,如果它從未分拆,目前股價將高達2.8萬美元天價!

蘋果歷來完成多次股票分割,這次8月31日一拆四,是時隔六年再度分割之舉。(圖片來源:YAHOO FINANCE)
蘋果歷來完成多次股票分割,這次8月31日一拆四,是時隔六年再度分割之舉。(圖片來源:YAHOO FINANCE)

蘋果實施股票分拆後,勢必牽動按股價分配權重的道瓊工業指數,「權王」寶座將由聯合健康集團(United Health)取代,蘋果則下滑至第18名。

手中握有持股的投資人,不會受任何影響,讀者可以把股票分割想像成「兌換零錢」,例如將1張千元大鈔換來10張百鈔,手上鈔票變多了,但整體價值從頭到尾都沒改變。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大費周章分拆股票?一般而言,多是績優股為降低交易門檻、增加交易流動性所致,在香港掛牌的騰訊,當年也曾分割股票。否則試著想想,如果現在蘋果股價是每股2.8萬美元,即便投資人再怎麼看好,又有多少人能實際進場買賣呢?

表面上看似「壓低股價」,但市值總額才是判斷企業是否持續成長的重點,只要企業產品、服務及商業模式獲得市場認同,股票流動性照樣可提高、投資人依舊願意買進,股價自然不會被分割打下來。

騰訊(AP)
蟬聯多年港股市值王的騰訊,也曾在2014年分拆5股(資料照,AP)

整體來說,分割與合併可算是企業經營策略的一環,例如花旗銀行在2011年就反其道而行,祭出以10股併1股的「反分割」計畫,讓受到金融海嘯重擊的股價好看一些,藉此吸引規模較大的共同基金、法人機構青睞,但企業市值並未因此改變。

台灣也有股票分拆制度嗎?

許多美國上市公司按季、或每半年配發現金股利,並無配股制度,因此股價漲多後分拆,計算方法相對單純;台股上市公司無股票分拆制度,而是用股票股利形式,雖然兩者都讓在外流通股數增加,但本質上還是不同。

每當時序轉入除權息旺季,投資人不免精打細算,又有多少股利可以入袋。企業配發股利分為兩種,其中最常見也最好理解的就屬「現金股利」,假設投資人持有10張(10,000股),現金股利2元,那麼就會收到20,000元(每股2元*10,000股)。

「股票股利」則是發放新的股票,又稱盈餘轉增資 ,由於多數台股採取面額10元制,發放2元股票股利,代表投資人可以額外獲得2/10股,如果持有10張(10,000股),就能分到2張股票(0.2*10,000股=2,000股),但股本因此膨脹,一旦公司獲利沒有跟上,將稀釋每股盈餘(EPS)。

台積電早年多配發股票股利,直到2004年起,才轉為穩定配息(圖片來源:Goodinfo)
台積電早年多採高額配股,直到04年才轉為穩定配息,09年起,更不再配股(圖片來源:Goodinfo)

因此,當有一家企業配發股票股利,通常意味著對未來營運展望較有信心,才「敢」在股本膨脹下仍配發股票股利,這種情況常見於正處成長軌道的公司。反之,如果企業邁入成熟期,短期內難有突破,或者無須大規模擴產,便會配發較多現金股利;這背後代表該公司成長動能相對遲滯,因此將多餘現金回饋給股東。這兩種股利形式並沒有高下之分,全看投資人是否認同經營階層的決策。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彥呈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