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11月大選前,中美在南海與台海議題上動作不斷,國策研究院2日舉行研討會,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分析,接下來到明年1月前對於台海衝突可能有「3種可能想定」,應關注的時間點在11月美國總統大選落幕、到明年1月新總統上任的2個月空窗期。他也提醒,大選之前,台海「風險控管」、避免兩岸擦槍走火是當務之急;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則指,目前是台灣最好的「全民國防教育」時間,讓民眾知道「台灣不安全」。
王智盛在「中美軍事對抗熱點與台海安全」研討會指出,從美中博弈時間軸來看,中方在台海戰和的想定有3種,第1個是11月美國總統大選之前,習近平可能因為內部因素和政權壓力下,被迫要在台海滋生事端,但結果可能將是美國快速而強烈的反應,因為美國總統川普正值大選需要,習近平反成了川普的「最佳助選員」,正中川普下懷,因此這種想定的可能性不高。
王智盛警告:「反中」不等於「挺台」,勿過度樂觀看待台美關係
第2種可能,王智盛則認為應該關注。他指,11月3日美國總統大選落幕後,到明年1月新總統上任的2個月空窗期中,若是川普連任,美國的亞太和台海政策將相對延續,會從近期的劍拔弩張走向略微緩和;但若政局變天、拜登當選,在交接空窗期下,因為事權不明,可能成為北京突進台海、製造紛亂的最佳時機,同時,若川普在下台前的2個月會如何應對,眾人也無法預判與想像。
王智盛也提到,先前媒體報導的「3日亡台」劇本,時間點設在明年1月20日美國新總統就職前後,這個「劇本」是中情局前副局長莫瑞爾(Michael Morell)、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前副主席溫尼菲爾德(James Winnefeld)日前在美國海軍研究所的聯名期刊文章所提出。王認為,這樣的時間點可能性極低,因為若這麼做,在政治判斷上,中共若在就職前夕向美送上如此「大禮」,等於未來4年在政治上已向新任總統「宣戰」,他認為,這樣的推論與現實差距不小。
但王智盛也提醒,即便美方反中情緒高漲,但當中還有分成「反中挺台」、「反中不挺台」,甚至有「反中利用台」等差異,近期台灣太過於將「反中」連結到「挺台」,會因此誤判美中情勢,過度樂觀判斷美台關係,也可能因為相關動作,引起北京另一輪不滿而出現「制台」作為,因此應該在大選之前台海要做到「風險控管」、避免擦槍走火。
董立文:7月以後中美軍事對抗,大多數都是「必然的」
董立文則歸納,今年上半年,中美的軍事對抗大多是「偶然的」;7月之後,大多數是「必然的」,前者如2月時,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讓各國都出現新挑戰,都要證明自家的軍事戰力沒被影響;3月底,美軍先回應中共的動作,包含在南海、菲律賓海等有一列串的實彈演習;4月則是中共的遼寧號出來了;5月美國以軍事力量向中共施壓。但7月以後變成必然居多的2個原因,分別是國際政治學上的「安全困境」,中美針鋒相對、敵意螺旋上升;其次是美國大選將至,雙方軍事對抗因而頻率擴大、範圍增加。
董立文引述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所說,美國要「透過實力獲取和平」,目的還是要和平。董指,另一方面,中共則採取「文攻的方式進行武嚇」,形式像毛澤東當年的游擊戰,即敵來我走、敵走我來,不跟美方對撞,目的是告訴美國「我不想輸」。
董立文也說,中共外交系統7月起一路談和,包含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和外長王毅,後者人還在歐洲,專訪時還提到「中美要合作,拒絕新冷戰」,主戰的一方則是解放軍東部戰區發言人,「層級差太多了」。他認為,11月3日美國大選後雙方情勢會緩和,且不管川普或拜登誰當選都會,中共不會在那時做什麼事情,「選完後代表新階段到來,中共會好好呵護中美關係。」
董立文也強調,過去大半年的緊張態勢,對亞洲各國,尤其對台灣,是最好的「全民國防教育」時間,提醒台灣人民有感:台灣是不安全的,中共不會放棄對台動武,這應成為全民共識。也讓民眾思索,想想「台海和平」是什麼意思,什麼條件能達到,要付出什麼代價、得到什麼和平?更重要的是,當中共武力犯台時,台灣每個人要自己回答,「我們有沒有抵抗的決心和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