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強調,民主國家必須維持微妙的平衡,在不引發中國報復的情況下,對台灣提供支持,可能採取的措施包括效法艾薩(Alex Azar II)與韋德齊,更頻繁地訪問台灣,「如果數十個國家同時升級與台灣的交流,那麼中國欲「懲罰」所有這些國家的嘗試,會反過來使北京陷於孤立之中。」
此外,西方國家亦可對中國的言詞威嚇予以反擊,例如德國外長馬斯(Heiko Maas)就在與王毅會晤後力挺捷克,在二人的聯合記者會上當場「打臉」王毅,強調「威脅不適合這裡」。《金融時報》認為,歐盟國家對於王毅的出言威嚇,應站在同一陣線做出回擊。
另一方面,《金融時報》表示西方民主國家更應無視北京的反對,歡迎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並舉台灣在2016年被中國壓力排除前,曾連續8年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的例子,指出其它多邊組織亦可採納這種彈性方式,而涉及公衛、科技產業鏈、網路安全等領域的非政府論壇,更應歡迎台灣加入
評論文末指出,隨著美國總統大選即將來臨,也有部分聲音擔憂川普(Donald Trump)靠著升級美中對抗爭取選票,但《金融時報》認為,雖然種種跡象顯示對中鷹派在白宮內的分量日益上升,但美國近日的台灣政策已取得平衡,「直到選舉日及之後的日子,這都符合美國、歐洲、台灣的最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