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政府1日宣布,該國原本只印有父親姓名的國民身分證件上,未來將新增「母親姓名」的欄位,在女性仍隱身於公眾視野的阿富汗社會,這個讓女性之名「被看見」的政策,仍具有女性權益向前邁進一小步的象徵性意義。
被隱身的阿富汗女性:掩蓋身體也隱藏姓名
距今不過30年前,阿富汗仍是相當西化的社會,女性生活與一般西方國家無異,但隨著恐怖組織「神學士」在1996年掌控阿富汗、厲行嚴格伊斯蘭教法,禁止女性工作、受教育,出門必須穿著遮蔽全身的罩袍「布卡」(burqa),全面封殺女性在公領域的生存空間。
儘管神學士(Taliban)政權已於2001年垮台,阿富汗過去20年來戮力讓女性回歸往日的自由生活,重新接受高等教育、獲得投票權、甚至位居政府要職。但時至今日,阿富汗女性要在公共生活現身,仍須跨越宗教與社會眼光的高聳障礙,不只在面紗罩袍下掩蓋自己的身體,就連公開使用自己的名字都是驚世駭俗的禁忌。
After Afghan Women Asked #WhereIsMyName, a Small Victory@NajimRah https://t.co/EuJia9qr7s
— Mujib Mashal (@MujMash) September 2, 2020
「沒有名字」的處境有多艱難?
《紐約時報》(NYT)指出,阿富汗社會對女性出現在公共場合的汙名根深蒂固,就連提起母親、姊妹的名字,都會被年輕男孩視為奇恥大辱,甚至為此大打出手。更甚者,出生證明上不會出現母親的姓名、喜帖上只有新娘父親與新郎的名字,就連墳墓都只銘刻著男性親屬之名,被稱為「X先生的妻子、女兒或姊妹」。
在連年戰亂、甚至出現整個「寡婦世代」的阿富汗,女性長年被視為男性附屬品、「沒有名字」的處境,使她們很難在男性缺席的情況下,以自身的名義進行商業交易,更難以向政府機關證明,自己是子女的合法監護人,生生剝奪母親獨自為孩子註冊入學、取得官方文件的法律權益。
Finding death – and life – in a Kabul graveyard. https://t.co/7mPqSuQyQC pic.twitter.com/MzlZTiZXO3
— New York Times World (@nytimesworld) June 6, 2016
一名阿富汗女性甚至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她在今年新冠疫情期間發著高燒就醫,確診後請丈夫幫忙照醫師開的處方買藥,卻因為處方上寫著她的名字被丈夫痛打一頓,理由是她「竟敢向陌生人透露姓名」。
姊姊妹妹出聲質問:我的名字在哪裡?
自2017年起,阿富汗女性開始在社群媒體上使用「#WhereIsMyName」(我的名字在何處)的標籤,希望讓女性的名字進入官方文件與公眾生活,而不再是羞於啟齒的恥辱。
WhereIsMyName: Afghan women campaign for the right to reveal their name https://t.co/5nlbtWy3Fs
— BBC News (World) (@BBCWorld) July 24, 2020
阿富汗副總統丹尼希(Sarwar Danish)表示,將國民身分證加入母親姓名欄位的法律修正案,已於1日獲得內閣的法律委員會批准。雖然法案尚須經國會通過,並在總統簽署後才會正式生效,外界更擔心修法將在保守地區引發反彈,使該國因戰亂延宕數十年的人口普查工作再生波瀾,但副總統發言人赫達亞特(Mohamed Hedayat)表示,政府希望相關程序能順利進行。
赫達亞特強調,修法實際上改變了阿富汗對於身分的定義:「在原本的定義下,母親姓名並不是身分的一部份。」《紐時》也指出,隨著喀布爾(Kabul)當局與神學士有望展開和談,女性未來在阿富汗社會的地位懸而未決之際,這項變革不啻為女權運動的小小勝利。
「在國民身分證納入女性的名字,與女權並無關聯—這是一項法律權利、這是人權。」阿富汗女權運動者古菲(Fawzia Koofi)對此直言,這項變革早在多年前就該發生:「任何生而在世的人,都該擁有一個身分。」
Afghanistan’s cabinet approved the proposal of including mothers' names on national identification cards on September 1,a major win for #whereismyname? campaign activists that have spent three years fighting for the issue for women's rights in the country.https://t.co/N3PCmTJFoN
— VOA DEEWA (@voadeewa) September 2,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