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被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經濟下滑和種族問題困擾的川普(Donald Trump)用推特向美國人發出「我們推遲選舉如何」的問題時;當民進黨政府藉由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Alex Azar)沒有實質效益的訪台行,「大內宣」台美關係為史上最佳時,美台雙方所設定的主要對手——中國大陸,其領導人習近平則是用冷靜、強硬的語氣,說出了「任何國家任何人都不能阻擋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步伐」的口號,並要在2個月後的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為正在經歷中美博弈、疫情、洪災和經濟下滑衝擊的大陸社會,勾勒一幅「2035年的遠景目標」,重新喚起人們對大陸的信心。
從2012年開始,一種用「毛鄧習」政治傳承對近當代中國大陸歷史進行斷代認識的觀點就成為大陸輿論的主流,這個判斷也在此後八年中得到證實。儘管看似美國正在試圖重建一個遏制中國大陸崛起的「新鐵幕」,但在中共黨內,許多人的確認為習近平是黨的有力支撐與希望,他們不願看到大陸走向前蘇聯那樣的命運,而希望一個強勢的領導人,能帶領中共內修外攘。這種信任,則得益於習近平近年來在反腐、各項改革、與外交等領域中展現出的強烈個人性格和成果。
遠景目標比「十四五」更重要
7月底,習近平在北京召開了兩場重要會議,分別是28日與中共黨外人士的座談會,以及30日的中共政治局會議。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中美關係動盪不穩的大變局下,這兩個北京決策層會議,釋放了重要且清晰的政治訊號。7月30日的中共政治局會議宣佈,今年10月中共將召開十九屆五中全會。與以往多次五中全會都聚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五年規劃相比,今次五中全會除了討論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外,還增加了一項重要議程——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什麼北京會選擇在中美結構性對抗加劇、全球範圍內保守主義抬頭、全球化面臨重大挑戰之際,在「五年規劃」這樣一個中期計劃外,再提出一個更長期的「2035遠景目標」?
事實上,2035年遠景目標的說法源自中共十九大報告。當時,報告延續了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的主張,將2020年明確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待2020年目標達成後,中共十九大報告將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的目標分成兩階段來安排。其中,2020年到2035年的目標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的目標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此處的2035年目標,對應的是當年鄧小平提出「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第三步目標。換言之,當年鄧小平預估,到21世紀中葉大陸才能基本實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已被提前到20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