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飛」(Netflix)宣佈翻拍曾獲「雨果獎」的中國科幻小說《三體》,消息得到的反響似乎更多是質疑。
被改編的將是劉慈欣「三體」系列當中的第一部《三體》,最初發表於2008年,被翻譯成英文之後受到全世界讀者和書評人的好評。
故事的背景從中國的文革時期一直跨越至數千年後的未來。
這個美國網絡串流視頻服務平台在周三(9月2日)宣佈的編劇團隊當中,包括《權力遊戲》(Games of Thrones)的兩名主編劇大衛.貝尼奧夫(David Benioff)和D.B.威斯(D.B. Weiss)。他們將和《噬血真愛》(True Blood)編劇亞歷山大.伍(Alexander Woo)一同編寫這部改編劇。
劉慈欣本人將以顧問身份參與其中,而雖然他在Netflix的聲明中表示,對於改編和製作團隊「有最大的尊重和信心」,但是消息一出,還是就有粉絲對項目表示懷疑。他們並不認為美國的製作人能夠成功地改編原著作。
中國「科幻春天」
劉慈欣的《三體》英文譯本在2015年獲得雨果文學獎之前,中國科幻在國際視野當中毫不突出。
在這個國家並不算長的科幻作品歷史當中,這個類別的發展曾經因為它在政權眼中的「西方資產階級」屬性而受到限制。
進入21世紀,中國科幻的處境不再像過去那樣艱難,甚至漸漸部分地得到政府的支持。
將劉慈欣的作品帶向國際的,除了在科學和哲學維度上展現的那些超脫於傳統西方科幻的視野,還在於它並 沒有迴避中國歷史和社會當中的一些爭議——更重要的是,他沒有以一個西方想象中的異見者姿態做到這一切。
在劉慈欣作品取得成功的這些年,也同時催生了一個世代的中國科幻作者和科幻迷。這個趨勢得到國際媒體的關注,而且被認為是契合了中國希望掌握更多世界話語權的背景。
倫敦《新政治家》雜誌在去年報道中國科幻時曾提到,對未來世界的設想不再由英美科幻壟斷,「中國人所設想的未來,也可能是世界的未來」。
中國科幻影視產業尚未成熟
「三體」在中國科幻讀者當中影響巨大,在中國互聯網上已經發展出了一個自成社區的粉絲文化。
最初由幾個大學生自己製作、以MC風格動畫改編「三體」的實驗性作品《我的三體》,甚至還一直製作了兩季,被持有「三體」全版權的遊族影業註冊發展成一個「三體」系列的周邊IP開發項目。
忠實粉絲當中還包括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以及臉書(Facebook)創始人祖克伯(Mark Zuckerberg)等知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