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長壽觀點:美中劍拔弩張,金融業進軍中國被迫「選邊站」

2020-09-09 05:50

? 人氣

騰訊副總裁陳起儒在聲明中表示:「本次我們與美國運通在華合資清算機構合作,有利於推動我國支付清算服務向更加開放化、國際化發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美國運通甚至打算與微信的競爭對手支付寶與銀聯,以及中國五大國有銀行合作。

英國金融科技巨頭Transfer Wise最近則和支付寶簽署協議,允許Transfer Wise的700萬名客戶用17種不同貨幣,向支付寶的客戶支付人民幣。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中國在2019年收到了703億美元的匯款,是僅次於印度的第二大匯款市場,這項協議將使Transfer Wise客戶每個月最多轉帳5次,每次最高轉帳31,000元人民幣,每年的轉帳上限為50萬人民幣。

此外,瑞銀集團(UBS)一直是最想從金融改革中獲利的外商之一,它不斷關注中國市場,在2005年成為了第一家在中國達到基金管理公司持股上限49%的公司,2006年一馬當先直接投資了獲得完全認可的中國證券公司,2018年成為第一家在中國的合資證券公司中獲得多數股權的外商。

而在北京即將放鬆外商數位銀行門檻之際,瑞銀可望因此獲利。中國政府在1月表示,將允許已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商銀行,設立獨立的線上銀行。

這家瑞士銀行想在中國做一番財富管理大事業。如果可以順利拿到中國的數位銀行證照,它的亞太地區客戶量就將在兩年內從3萬增至20萬。

金融戰恐令外商成夾心餅乾

但反諷的是,現在中國終於開放外商投資金融業了,北京與華府之間的金融戰卻也逐漸成形。如果局勢再升溫,外商銀行與外商金融機構可能就會變成夾心餅乾。

美國在8月制裁了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和其他10名官員,理由是他們在香港這個英國前殖民地實施嚴苛的《國安法》,並將立法會選舉延遲1年,破壞了香港自治。這些人將無法處置位於美國的資產,也無法與美國人交易。在港銀行也得遵守制裁規定,否則可能會無法與美國金融系統交易。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AP)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見圖)因《國安法》而被美國實施制裁,凍結其在美資產。(資料照,美聯社)

此事件顯示,美國未來可能在與中國經濟脫鉤過程中,推出更多對中制裁,銀行必須小心。滙豐銀行在2012年違反了美國對伊朗、古巴、利比亞、蘇丹、緬甸的制裁,結果支付了6.65億美元的民事罰款。中國國有的崑崙銀行更慘,它融資給伊朗的石油運輸業者,華府直接禁止它使用美國金融體系,限制了其跨境業務。

美中的緊張關係可能會迫使銀行選邊站,無論摩根大通(JP Morgan)、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花旗銀行有多想擴大在中業務,如果監理風險太高都不會冒險。即使是不屬於美國的瑞銀集團,可能也會選擇美國而非中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