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蔡英文日前以行政命令宣布開放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豬、美牛進口,相關政策將於明年元旦上路,引發各界爭議。對此,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今(10)日發布聲明表示,政府對瘦肉精含量的健康風險尚欠缺完整評估,且食品安全方面的經費及人力嚴重不足,難以把關萊豬管理,呼籲政府應落實風險溝通,以確保全民食安。
針對政府宣布開放美國肉品,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今指出,衛福部雖已參考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與已開放國家的標準,訂出豬肉各部位殘留容許量,但根據食藥署委託的相關研究內容,食用含有萊克多巴胺的肉品,將對心臟產生不良效應,是否有致癌風險也尚缺乏評估資料評估,其中更明述歐盟認為目前科學證據不足,因此無法推估容許量和人體可接受的攝取量。
公共衛生促進協會表示,目前絕大部分的國家仍禁用萊克多巴胺添加到動物飼料,因此,在科學爭議與長期評估未有明確定論前,建議政府應於開放進口前進行更完整的風險評估。該會接著也點出,國內近年已發生多起食安事件,例如塑化劑風波等,行政院為此成立食安辦公室,建立「食安五環」把關,但在含萊克多巴胺豬肉上,卻未見政府提出相應作為。
公共衛生促進協會更指出,政府稱食安五環將10倍查驗量能,但這項重任卻落在資源不足的食藥署與地方衛生局上,而根據該會計算,衛福部2018年用於食品藥物管理的經費降至1.24%,其中專門用於食品管理工作更僅占0.34%,換算下來,每年每位國民可以分配到的食品管理經費,只有31.36元,此外,官員人力同樣面臨短缺,以2019年為例,每位食藥管理人員,平均需服務4萬位民眾,遠低於其他國家的人力比。
公共衛生促進協會強調,國家是國人食物主權的捍衛者,台灣民眾卻在國際政治經濟與食品生產的營利競爭下,喪失對吃的主權,並痛批政府目前的做法是事後宣導,而不是風險溝通,呼籲政府應提出常態化的食安教育,並提供各風險族群重要避險資訊,並設計讓全民都能參與的風險溝通機制,才是實際上的全民監督食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