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去中國化,但不能斷中華歷史文化

2020-09-13 06:10

? 人氣

傳國中歷史課本刪減三國、武則天等中華歷史內容。(示意圖,維基百科)

傳國中歷史課本刪減三國、武則天等中華歷史內容。(示意圖,維基百科)

報載12年國教新課綱,繼國中國文教科書蘇東坡「被消失」,國二歷史教科書不祇「三國」不見了:連史記、漢書、魏晉南北朝、貞觀之治、安史之亂也消失不見;精緻深層的歷史文化幾乎删失殆盡。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重視校園倫理道德教育,以培養學生高尚情操,並拾回早已失落的道德教育,學校理應從歷史、語文、倫理道德認知做起,進而改變社會風氣,建立富而好禮的國家。

可惜,執政當局意識型態作祟,破壞兩岸多年努力建立的穩定關係,於今連血脈相連的歷史、文化、語文也要漸行切割,斵傷下一代,臺灣人的悲哀!

歷史就是歷史,沒有歷史,就沒有文化。縱使執政當局意識型態使然,其「去中國化」但千萬不能「去中華歷史文化」。

歷史是明鏡,鑑往知來!知所興替。談劉邦平民皇帝,可見窮人也能翻身;論武則天,可知早應性別平等,女性也有一片天。

歷史不能隱惡揚善,或對於當今在朝不利,或自己對號入座,自認有影射之史實,則大刪,卻忘了百姓從裨官野史裡,也有機會還原歷史。

史學研究,不是憑空杜撰,起碼要蒐集史料,鑑定事實,歸納分析比較,編製成史。如要增刪、推翻或還原歷史,尤需舉證。包括文獻、相關佐證人事物,廣徵博引,並按行政程序公告周知,不是任何人擅自決定,說增就增,說刪就刪。

執政者如認為有必要增列鄰近各國史實,吾人並不反對。倘礙於教材章數或授課時間,尚可由老師決定講授課程,或保留由學生自行閱讀。當局倒可不必刪除既有歷史價值之史實。可見項莊舞劍,志在沛公、司馬昭之心,吾人可知。

莫讓下一代忘本斷根背骨中華文化;就如同吾人子孫拋棄慎終追遠的心態,忘了自己的祖先從而來,那清明節也可廢棄了。

臺灣能夠創造經濟奇蹟,能成為自由民主法治的國家,乃來自中華文化儒家特殊式的思想模式,非歐美過度膨脹的資本主義可比擬。

要有世界公民觀,有必要刪減中國史嗎?政黨會輪替,如改朝換代,執政者又將增刪歷史篇幅,周而復始,毀亂歷史文化的真實性。國之大亂,教吾人子孫如何瞭解認識五千年的中華文化歷史?

*作者為退休公務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清厚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