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盈隆觀點:台灣可以是關鍵性中介變數

2020-09-13 06:50

? 人氣

中國外長王毅(左)威脅捷克要為議長訪台「付出沉重代價」,德國外長馬斯(右)給予反駁。(美聯社)
中國外長王毅(左)威脅捷克要為議長訪台「付出沉重代價」,德國外長馬斯(右)給予反駁。(美聯社)

維特齊沒說「台灣是獨立國家」,因為民進黨還沒創造出條件

旋風式訪問台灣後回國的捷克參議長維特齊,9/7出席捷克電視台與CNN新聞節目說「他沒有在訪台期間稱台灣是獨立國家」,這一席話竟意外引起各界熱烈討論,中國官媒自是眉開眼笑。我的看法是,維特齊在台灣稱自己是台灣人,但的確沒有說「台灣是獨立國家」,維特齊的表現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如果維特齊在面見蔡英文總統時公開說「台灣是獨立的國家」,最尷尬的就是蔡英文總統。因為蔡英文總統頂多只敢喊「中華民國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要她喊「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恐怕比登天還難,真要喊也是卸任後的事情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維特齊高居捷克第二號政治人物,有豐富政治經驗,就算強烈愛台灣,也不可能說出讓主人尷尬的話。換句話說,維特齊沒錯;如果有錯,是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當局還沒有創造出可以讓維特齊講出「台灣是獨立國家」的條件。這是我駐德代表謝志偉有口難言的地方。

即使維特齊沒有講出「台灣是獨立國家」的話,事實上富有國際觀的台灣人也不會奢望他這麼講,但他此行無疑已經採到中國劃下的紅線,破天荒第一遭為世界各國開了一個門,意思是對中國明白地說,「你有一中原則,我有一中政策,你講的我聽到了,但我也有我自己的看法。」美國的中國政策就是如此。

簡單地講,維特齊此行的歷史意義在公然不甩中國的「一中原則」,鬆綁各國的「一中政策」,肯定台灣是全世界民主自由價值聯盟的成員。

至於台灣的中國政策是什麼?台灣人肯定不會接受中共的「一中原則」,但台灣有「一中政策」嗎?如果說台灣也有「一中政策」,那民進黨和國民黨「一中政策」的差別是什麼?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重組供應鏈論壇:由左至右為我國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歐盟駐台代表高哲夫、捷克參議長韋德齊、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我國外長吳釗燮、日本駐台代表泉裕泰(簡恒宇攝)
重組供應鏈論壇:由左至右為我國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歐盟駐台代表高哲夫、捷克參議長韋德齊、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我國外長吳釗燮、日本駐台代表泉裕泰(簡恒宇攝)

從戰略模糊到戰略清晰,從中華民國國家利益到「台灣國家利益」

「國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是主權國家外交政策的準繩,世上所有的國家都有清晰的、具高度共識的、不容懷疑的國家利益,只有台灣是一個例外。這是因為台灣長期陷入國家認同的分裂,愛台灣VS.愛中華民國,兩種愛國主義涇渭分明,各自衍生出的國家利益觀也就南轅北轍,並伴隨政黨輪替執政而浮現。從兩蔣、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到蔡英文,什麼是「台灣的國家利益」?「什麼是中華民國的國家利益?」言人人殊。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從中耙梳出一個清楚的發展脈絡,那就是說,過去75年來的台灣史,就是一個從「中華民國國家利益」一路過渡到「台灣國家利益」的歷程。台灣主流民意也清楚呼應了這樣的轉變。但,不諱言地說,究竟什麼是「今日台灣的國家利益」?主政者蔡英文總統和民進黨不好說、說不好、結果就不說好。但台灣民間社會必須嚴肅以對,必要的話應該來幾場大辯論。

再舉兩個例子。一個是9月2日兩位美國學者Richard Haass和 David Sacks在知名的「外交事務」雜誌上發表「美國對台灣的支持必須清清楚楚」(American Support for Taiwan Must be Unambiguous),引起各界極大的關注和迴響。另一個是前哈佛大學教授孔傑榮(Jerome A. Cohen)發表在Newsweek的「莫急著推動美台關係正常化」。孔傑榮的文章其實比前者早兩天發表。這兩篇文章的共同論點是,美國應告別過去對台海一旦有事的「戰略模糊」,轉向「戰略清晰」,「明明白白告訴中國,一旦武力犯台,美國將毫不含糊地保衛台灣」。美國知識菁英這種態度的轉變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但現在眾口鑠金,「戰略清晰」成為時代的呼聲,甚至「美台建交」(意思是兩個中國)的聲音也出現了,又有誰能料到有今天?

台灣可以是二十一世紀國際政治的關鍵性中介變數,不應也不再是任人欺凌、恫嚇、宰割的亞細亞孤兒。

*作者為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游盈隆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