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政府陸續推動政策優化投資環境,鼓勵本土新創、打造獨角獸企業,並打造台灣成為亞洲新創資本匯聚中心,孵育出Gogoro、Appier等獨角獸新創公司,但目前新創企業仍然以美國NASDAQ、香港、甚至新加坡為目標申請IPO。無法吸引本土新創企業留台上市櫃的原因為何?政府提出的「增列上櫃電子商務類別」、「多元上市櫃條件」等措施是否仍有不足?
長風基金會、燃點公民平台與台灣金融科技協會於12日主辦「突破論壇」,以「新時代政府—金融鬆綁」為主題,邀請前金管會主委王儷玲教授、台灣天使投資協會秘書長蘇拾忠、長風基金會執行長蔡玉玲、福邦證券董事長林火燈、「走著瞧」(Gogolook)創辦人鄭勝丰,共同討論台灣中小型公司在資本市場遇到哪些困境、改革方針為何。論壇由寬量國際執行長李鴻基擔任主持人,期盼找出台灣科技與金融突破契機。
李鴻基稱,希望與會者共同激盪討論,以新創公司為立基,找出以台灣資本市場能為新時代的創新公司發展的方向。他指,數據上來看,台灣已迎來第1波突破開放,過去20年來,台灣為全亞洲最全球化的資本市場。全台前20投資人中外國投資人就占了一半,且握有台灣40%股票,相較其它東亞國家高出許多,外國投資人除了購買台灣大公司股票,也投資許多中小型企業,國外投資人對台灣市場未來發展看好。
李鴻基形容,這波「市場瘋狗浪」,讓台灣30年來股市創歷史新高,但他也觀察到台灣小型股與中型股數量不斷在增加,趨向M型曲線,小型公司變得愈來愈小,「我們該如何達到下一波突破,讓台灣新創公司繼續發揮?」
鄭勝丰以新創企業主角度來看,在台灣扶植新創與中小企業上市櫃的問題,包含交易、投資金額上都有諸多限制,目前在「創櫃版」、「新創版」交易量能受限,限制散戶投資。新創公司在台灣難以順利首次公開募股(IPO),難以撐過企業成長的關鍵期,使新創、中小企業紛紛轉到投資環境較為友善的香港、日本等地上市。鄭勝丰也期望,主管機關未來能以市值導向取代傳統資本額導向以成為公司設立標的,保障新創公司順利營運。
王儷玲指出,過去台灣太過重視投資人投資,但對新創的輔導機制卻不夠友善、完整,導致有企圖心的企業家望之卻步。王儷玲建議,一般投資與新創事業投資應做出市場區隔。從專業出發,讓券商能夠找到更好標的,例如差異化管理、補貼補助稅務,為特殊產業制定更好政策,透過政府力量協助產業走向國際。
建立中間人制度,扶植新創事業發展
王儷玲指出,我們可透過國際上的經驗督促相關法規鬆綁,如英國AIM的保薦制度,讓券商功能更加強大,猶如「終身保固」,除了協助公司順利上市,還能陪同企業一同成長,研議商業模式、走向國際。她也提到,中國大陸深圳透過註冊制度等一系列交易制度鬆綁,保持交易市場的彈性;歐洲的那斯達克則透過資訊系統串聯國際鏈結與造市功能,解決流動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