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全球代工廠!文化部盼與科技部攜手 在空總設立數位科技實驗室

2017-07-24 15:20

? 人氣

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在接手空總青創基地後,文化部方面正參考香港C9與韓國ACC,希望能夠將空總打造為台灣的「文化實驗室」。(資料照,顏麟宇攝)

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在接手空總青創基地後,文化部方面正參考香港C9與韓國ACC,希望能夠將空總打造為台灣的「文化實驗室」。(資料照,顏麟宇攝)

文化部長鄭麗君24日與科技部長陳良基連袂出席科技文化論壇,鄭麗君表示,文化部目前正透過全國文化會議,研擬「文化政策綱領」,台灣社會如果缺乏文化與未來生活方式的想像,科技產業就會淪為全球製造代工模式,為他國生活想像提供服務,文化部在接手空總青創基地後,未來將利用空總,打造文化實驗室,希望與科技部共同合作,在空總設立數位科技實驗室。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新政府上台後,文化部預算規模大幅增加,不僅今年度文化預算大幅增加到300多億元,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與數位典藏計畫,也爭取到前瞻基礎特別預算挹注,明年底以前文化預算占特別預算金額為94億元,其中由文化部執行部分就有48億元,包括國家文化記憶庫及國家博物館數位應用3.55億元、超高畫質電視內容升級前瞻計畫7.8億元、OTT等新媒體跨平台內容產製計畫4億元、「城鎮之心」等文化造景計畫31.65億元。

鄭麗君盼「空總就是要容許失敗」

鄭麗君表示,文化部在規劃空總文化實驗室過程,包括行政院在內都會問文化部,逐年產職等績效指標(KPI)如何訂定,「我很想在計畫裡面寫一句話,『空總就是要容許失敗』,但這很難融入政府計畫架構」,就像《思想起》創作者陳達,當初在創作這首曲子時,創作的初衷就是想要表達、想跟人溝通,他會去思考這首歌賣多少錢嗎?文化部存在目的不在於制定符合政府預算KPI精神的文化政策,真正要挑戰是文化治理、文化理想,帶入政府體系裡面。

鄭麗君表示,文化與科技不是「一而二、二而一」,而是存在辯證關係,從20世紀初法國盧米埃兄弟引用影像停格技術,創造了今日的電影藝術為例,顯示科技在促進文化發展的同時,某種程度上科技即文化,面對未來數位時代挑戰,文化部希望能夠透過文化與科技的交流,協助文化部訂定「文化政策綱領」。

鄭麗君表示,在文化部接手空總青創基地後,文化部方面正參考香港C9與韓國ACC,希望能夠將空總打造為台灣的「文化實驗室」,不僅吸引所有創意人才進駐,也應建造藝文環境,建構藝術家與策展人網絡。

以國家創造平台與網絡 吸引人才進駐

鄭麗君強調,目前世界各國已經不再以具體園區、國家投資補助,而是以國家創造平台與網絡,吸引創新人才進駐,以法國總統馬克宏在擔任法國經濟部長期間所推動的French Tech政策為例,就是提出法式創新品牌概念,主打法國最引以為傲的人文思考,為人類當前社會提出解決方案,這個計畫同時還針對全球創新人才,提供攬才簽證方案。「空總未來也希望連結跨國文化創新網絡,帶動台灣文化底蘊的改變。」

鄭麗君表示,政府對於台灣軟實力發展,目前提供的政策支持是不夠的,台灣社會是多元開放自由環境,是亞洲社會最有潛力、最具思考力、創新性社會,就像《通靈少女》一樣,台灣原生文化只要有足夠政策支持,是可以進入世界的,為了鼓勵創新,政府體系應該大幅度改變,給民間創造力想像力更大支持。

「就像英國大英博物館,最近提出『把博物館還給世界』的數位典藏計畫,文化部目前也在針對執行多年的數位典藏計畫進行總檢討」,鄭麗君引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針對文化資產保存提出三原則,傳統文化保存、社區生活創造與創意體驗,文化部希望未來推動文資保存計畫,能夠在當代生活找到新的體驗,不再只是過去文化政策KPI修復幾棟房子、參觀人次多少等指標。

以科技為例,鄭麗君表示,科技之於文化、之於城市,有很多可能,對於未來生活的想像,也有所謂太空藝術,當代藝術裡面就有利用萬無引力,改變人類舞蹈,未來文化部打造空總文化實驗室過程,希望與科技部合作打造數位科技實驗室,打造台灣文化從過去現在到未來、從在地道國際的文化DNA,透過文化滲透力帶動文化的改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上祚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